2011年05月06日 09:46 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加快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全面提高统计现代化水平
——在统计遥感项目汇报会上的讲话
(2011年4月19日)
国家统计局局长 马建堂
国家统计局承担的“国家统计遥感业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是“十一五”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是以空间信息技术变革统计生产方式的重大工程。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相关科研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这一项目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可喜可贺。
空间信息技术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代表,以准确获取地理信息,及时监测地理变化,科学存贮、分析、处理和表达空间数据为目的,是继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后对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影响的现代信息技术。空间信息技术与统计工作的有机结合,不仅扩展了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推动着空间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可以变革统计调查模式,再造统计调查流程,完善统计管理机制,有效提高统计能力、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公信力。
一、充分利用空间信息技术是中国统计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十二五”时期统计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已正式印发。建立现代统计体系,基本实现统计现代化是未来五年统计发展改革的总体目标。现代统计体系的重要内容,就是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方案设计、任务布置、过程控制和行为监督的统计系统。统计现代化从本质上讲,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对统计数据的科学采集、加工、传输、存贮、共享和及时提供、发布、展示。空间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现代统计体系的重要支柱,是统计现代化的必要构件。
(一)利用空间信息技术能有效把握统计总体情况。
统计调查对象可划分为企业、住户、个人、农作物用地等。不同的调查对象构成了不同统计总体。准确把握统计总体中每个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是科学开展统计调查的前提。无论是企业、住户,还是个人、农作物用地等,都处于一定的地理位置,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属性。遥感技术使人类能够从远离地面的工作平台,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探测,获取地球资源与环境信息。地理信息系统使人们能够科学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能够对与特定地点相关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捕捉、存储、综合、查询、分析和展示。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科学地绘制调查区域图,如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的普查地图,实现全国所有调查区域的无缝对接和不重不漏;可以实现每一地址编码与每一调查对象的匹配,赋予每一企业、住户、个人、农作物用地等调查对象唯一而精准的地理位置和基本属性,实现调查对象的不重不漏。这不仅可以为统计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而且也便于锁定调查对象,极大增强了统计调查的科学性。
(二)利用空间信息技术能有效提高统计数据采集质量。
全球定位系统使任何人,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点,都可以获得GPS接收器提供的准确位置和时间。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都是采集数据的强大工具。相对传统的地面调查,遥感信息覆盖面积大、探测周期短、时效性强,全球定位系统则方便、快捷、精准、实时。将两者应用于统计调查,可以使我们把握调查对象的基本属性情况,如耕地状况、企业分布、住宅分布;了解调查对象的动态变化情况,如建筑物拆建进程、农作物长势状况。这样,一方面可以大大减轻基层统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能;另一方面变主观调查为客观调查,有效克服各类主观因素的干扰,确保统计数据的客观性、可靠性。
(三)利用空间信息技术能有效控制统计数据生产过程。
再科学的设计方案要落实,再适用的调查方法要发挥作用,都必须以强有力的过程控制为基础。怎样实现对统计生产过程的动态控制,是提高统计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迫切需要。通过空间信息技术,我们可以获得真实、准确、完整的企业、住户、人口、农作物用地等名录库和抽样框,保证了各项调查中所有调查对象的真实存在。使用集导航、定位、测量、数据采集和通信传输于一体的智能手持电子终端设备,可以准确地掌握调查员是否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对指定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调查。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可以掌握调查对象精准的空间位置和时间信息,使得事后质量抽查和评估更加有效,有利于对调查单位的真实性进行核查。
(四)利用空间信息技术能有效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目前常规统计所采用的多是统计图、表的展示方式,对于需要从地域和空间的分布形态展示的统计数据来说,其直观性比较差,影响了统计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使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可以大大改善现有统计产品的展示方式和手段,可以把纸制的点状数据转化成空间上、地域上的面状或立体分布形式,使我们对各种资源的分布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区域化分布等一目了然,便于观察分析、交叉查询、深层次数据挖掘和趋势预测等。这既提高了统计分析和信息提取能力,为党和国家各项决策提供更加优质的统计服务;也促进了统计信息交换标准化,提高了统计信息共享水平。
二、空间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近年来,统计部门一直致力于空间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运用。特别是“国家统计遥感业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的实施,充分证明了空间信息技术不仅能应用于各项重大国情国力普查,而且也能运用于许多常规统计调查。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实用化、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能够更加精准地获取地理信息,更加精细地观测地理变化,更加高效地存贮、分析、处理和表达海量的空间数据,空间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将不断扩大,对统计工作的影响将日益深远。
(一)“三农”统计调查。
在“三农”调查中,空间信息技术有着巨大的应用优势。利用空间信息技术改革现行的农作物抽样调查方法,实现农作物调查对象由农户变为标准地块,在传统目录抽样体系基础上增加空间信息,建立起我国完整的农作物对地抽样调查体系。这能有效解决目前农作物抽样调查中存在的调查对象配合程度不高、样本稳定性较差且易老化、抽样效率较低等问题。同时,综合利用多源遥感技术,可以测量出主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验证抽样调查所取得的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数据的准确性;可以动态监测农作物长势,及时提出准确的农业生产形势预测;可以快速、准确、有效地监测突发灾害,如干旱、洪涝灾害,为各级政府正确指导农业生产服务。
(二)人口统计调查。
空间信息技术在人口统计调查中有着特殊的应用。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统计部门积极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在普查地图绘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使用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和相关地理数据,对普查小区进行了无缝划分和统一管理,确保了对所有普查小区的完整覆盖,不重不漏。在人口普查数据深度分析和资料开发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可用于构建基于网格的国家级人口空间信息系统基础平台,实现人口普查数据与地理空间位置的高度匹配,提高普查数据的使用效能。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的人口空间信息系统,可以为城乡住户调查提供科学完备的样本框,有力推进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为提高城乡住户调查的科学性、权威性打下坚实基础。
(三)经济普查。
在空间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构建起适应国家、省、地市、县(区)、乡镇应用需要的5级基本单位统计空间信息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基本单位地址解析为某一地理空间坐标信息,在传统的二维平面信息展示的基础上增加了空间维度,实现了统计信息和空间信息的有效结合,提供了与空间位置相关的有关基本单位的各类信息动态查询、检索、分析和更新,提高了基本单位的管理和维护水平。利用空间信息技术,深挖经济普查资源,构建全国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便捷地绘制调查区域地图,把握调查单位分布,锁定调查单位位置,为各项以基本单位为调查对象的常规统计调查产品的直观展示提供平台,丰富统计数据表现形式,拓展汇总、比较和分析的空间,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四)投资统计调查。
大量投资活动需要在户外进行施工,对于这些投资项目空间信息的采集,可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进行精确定位,并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投资项目空间数据库,将投资项目的属性信息和空间位置建立联系,进行动态更新和维护,以便于查询、管理、分析和汇总。根据投资项目空间数据库,将投资项目的空间位置信息与相关区域的遥感影像进行匹配分析和处理,并根据空间位置信息的误差确定遥感影像的监测范围,以便于对重点地区、重点投资项目进行监测、核查,这将极大提高投资统计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五)城乡划分工作。
城乡划分是对国家批准的市辖区、县级市、县和街道、镇、乡的行政区域进行划分,以政府驻地实际建设的连接状况为依据,以居委会、村委会为基本划分单位,将区域划分为城镇和乡村。因此,城乡划分工作中涉及大量对政府驻地实际建设连接状况的判定。准确地确定连接、部分连接、不连接以及特殊区域等,直接决定着城乡划分的质量。通过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准确地将作为划分依据的文字表达信息资料转变为空间可视化的表达,通过图像化的方式反映出政府驻地实际建设的连接情况,便于工作人员对连接地状况的直观感受和认知,也有利于对划分工作质量的监控和核查。
(六)专业统计调查。
物联网技术是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空间信息技术于一体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具有实时信息交换、实时通信的基本属性,拥有对物体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强大功能,在工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等专业统计中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应用物联网技术,统计部门可以通过感应控制系统,准确把握企业生产的整个流程和基本环节,详细了解企业的装备、生产状况和产品产量情况,如工业企业中的机床、电解槽、高炉等各种生产设备的运作状况,为核实和评估企业统计数据提供详实可信的参照依据。
三、切实为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创造良好条件
在统计工作中积极应用空间信息技术,是统计调查理念的革新,是统计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统计调查手段的创新,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级统计机构务必要提高认识,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空间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的应用。
一要加强领导。加大空间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不仅涉及各种技术问题,更涉及传统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和工作习惯的改变,涉及人财物的投入,涉及方方面面的协调。各级统计机构要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及时了解应用工作的情况,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分管领导要认真部署,加强对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具体指导,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建立空间信息技术应用责任制,对于已经确定的各项应用事项务必落实到机构,落实到专业,落实到具体人员,提出明确的质量标准和完成时间。
二要科学规划。空间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坚持“统一规划、顶层设计、专业负责、分步实施、共建共享”原则,统筹安排,循序推进。国家统计局将设立专门机构,对空间信息技术应用进行统一规划协调。要认真总结“国家统计遥感业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研究成果,做好对空间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应用中的顶层设计,尽快明确应用的总体目标、基本方针、基本模式、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规划一经确定,各地区、各专业要认真组织实施。在设计和实施过程,做好共建共享,防止重复建设。通过各方努力,力争“十二五”期间在“三农”调查、人口统计调查、投资统计、经济普查、城乡划分以及专业统计等领域,对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得重大进展。
三要加强研究。空间信息技术是目前科学研究中的前沿领域,统计部门对空间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研究比较薄弱,也缺乏相应的高素质人才。要大力加强空间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研究,积极争取科技部门的支持,充分借鉴国际统计界在空间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已取得的成果,组织关键技术攻关,解决空间信息技术在统计应用中的技术难题和薄弱环节。加强空间信息技术应用技术人才的培训,积极与相关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合作,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空间信息技术统计应用人才培训体系。
四要加大投入。要将对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投入作为统计系统的战略性投资,加大投入力度。地方各级统计机构要积极向地方领导汇报,做好宣传解释请示工作,努力争取地方领导的重视。各级统计机构要加强与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沟通,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理解和资金支持。认真做好宣传工作,让广大统计人员和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空间信息技术对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
同志们!空间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相信,随着我国自主研发卫星技术、导航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空间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潜力将得到不断挖掘,统计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将不断提高,统计能力、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公信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