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历史与感情的双错位

2011年05月08日 03:14 来源:信息时报

  曾经有无数个段子是讲文化差异的,比如忠义、比如利益、比如兄弟情。想那吴宇森拍《英雄本色》时大约也没能想到同志这个词,然而这部片却被海外同志们大加追捧,也算是一种错位的解读。喜欢归喜欢,文化的错位终究是免不了的。

  《迷踪·第九鹰团》就是部错了位的电影。这种错位从电影开拍之始就有:明明是一部商业片,开场却又纪录片般写实的艺术范儿,手摇摄影、空镜头,直让人以为这是讲述某西部支教的事儿;明明是部不到两小时的电影,无意义的镜头直占去了三分之一,如果你觉得进入正题前都算无用镜头的话,那就是占去了一半,该是部短片才更合适。

  这是影片本身的缺点,换言之是导演的无力,我想谈的,却是进入内地后的反应。

  华语片导演历来喜欢说父亲,从孝道,到理解到代沟到追悔,呈一个梯级的变化,偶有旁逸斜出者,但大抵不离这个路数,也就是千百年来父亲家长文化的影响与现代社会个体主义的冲突,李安对此贡献极大。《迷踪·第九鹰团》说的也是父亲,不过是那个时代的父亲,讲的多是尊严,以及家族荣誉。荣誉与尊严这词在中国是不受注重的,古有苏武牧羊、卧薪尝胆,说的便是这种抛弃了当下尊严的“励志”故事,这种为家族荣誉而奋起的故事在中国显然鲜有市场,国人更愿意看个故事,却无法代入。

  能够代入的大约是兄弟之情,如上所说,《英雄本色》无意让国外观众误解,而《迷踪·第九鹰团》则是有意让全世界观众误解,那就是同志之情。毫无疑问,作为一部历史片,电影中的GAY情显得多了些,凝视与感情受伤的特写也多了些,这导致国内大多人把一句“基情四射”挂在了嘴边。不管是误解也罢,错位也罢,本片被蒙上了层“没有床戏的GAY片有什么可看的”这样的评论阴影。

  其实就影片本身而言,这不是个适合引进的题材。外国人对中国的古代感兴趣,兴趣点在于中国的神秘传说,仙狐传说,而不是什么《孔子》仁义,《战国》纷乱。与之相反的是,自小接受唯物主义的我们显然对国外的大力神、太阳神缺乏一定的了解与兴趣,既然一无所知,那些曾经的历史辉煌在我们眼里无非是从一个宋兵甲换到一个宋兵乙,故事不传奇,情节不起伏,光是拍个美国主旋律,显然勾不起我们的兴致。

  说到底,就是一个美国电影到中国来的水土不服问题,种种的错位导致我们没有可能对这样一部本身就制作得一般的电影抱有宽容的态度,你看在国内拿下5.8亿元总票房的《赤壁》,有着吴宇森这样的金字招牌和三国故事的相对普及度,到了北美,也只收了区区62万美元,也是一个文化差异的例子。

  1分2分3分4分5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信息时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