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0日 00:0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谭丽莎
“人间奇迹!”这是人们在评价“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时,最常见的用语。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特大地震,面对灾后恢复重建这一规模空前、难度空前的世界性难题,四川、中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如今的地震灾区,除了刻意保留下来的地震遗址,那些断壁残垣、遍地瓦砾的废墟早已不复存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片花团锦簇,欢声笑语,盎然生机!
3年间,四川刷新了人类应对巨灾的一项又一项历史纪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奇迹是怎样创造的?很显然,是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举国上下齐心协力的支持,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恢复重建机制……
这其中,各级工商联组织和众多民营企业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行动迅速,奋起抗灾,捐钱捐物,产业扶持,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的事例。尤其是身处重灾区的企业,他们在人员伤亡、厂区垮塌、矿山毁灭、设施设备损毁的情况下,坚韧顽强,不等不靠,克服重重困难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生产,展示了民营企业可贵的意志品质。
如今,灾区绝大部分民营企业都已经恢复了生产,而且相当一部分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震前水平。“恢复生产”,听起来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可有谁知道民营企业的恢复生产有多难?国家的灾后重建资金大部分投向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国有大型企业也能够得到政府的扶持,而民营企业则基本上只能依靠自力更生。在缺乏资金、交通不便、能源不能保证等等困难的背景下,从废墟中站立起来恢复生产,是何等的不容易!更令人钦佩的是,不少企业还在恢复重建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按照国家的产业导向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使企业比震前更先进。例如绵竹澳东水泥公司,灾后加紧1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抢在2009年5月8日点火试车,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多元,上缴税款102万元,并招收了450就业。2010年,该公司还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关闭了10万吨机立窑水泥生产线。
毫无疑问,产业重建也是灾后重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只有产业重建了,才能给灾区经济带来可持续的发展,给灾区人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给灾区社会带来和谐和长治久安。
而灾区众多的民营企业正担负着产业重建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我们期待着他们继续发扬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的精神,顽强拼搏,铸就更辉煌的未来!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