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1日 21:2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统计局11日发布4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虽然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仍处在5%以上的高位,但有迹象表明,中国关于物价调控的政策和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图为资料图)
中新社北京5月11日电 中国统计局11日发布4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虽然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仍处在5%以上的高位,但有迹象表明,中国关于物价调控的政策和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
CPI和PPI同比涨幅的回落是较为直观的信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放缓,则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中国紧缩政策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考虑到大宗商品价格近期连续下跌,输入性通胀压力短期内也将有所减弱。这更是增添了官方保价安民的信心。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当天表示,中国物价上涨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
食品价格的变动是统计局做出上述判断的重要依据。作为此前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食品价格4月份环比下降0.4%,其中鲜菜价格更是环比大降11.2%。
事实上,在过去一个月里,内地媒体上关于农产品的议题,已迅速从对“蒜你狠”、“豆你玩”的抱怨转变为对“菜价急降、蔬菜滞销”的担忧。
这验证了统计局专家姚景源对于“消费品市场上供给仍略大于需求”的判断,也揭示出中国当前通胀压力的两大根源:输入、食品与工资所推高的成本;货币超发所拉动的需求。
何者影响更为关键?学者们目前各执一词。人们的共识在于,这两个问题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够解决的。
为回收流动性,去年10月以来,中国央行已经连续4次加息,8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11日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7396亿元,较上月继续攀升。当月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15.3%。
流动性热度的持续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增长。统计局当天发布数据显示,1到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逾1万3千亿元,同比增逾30%。
负利率状态的持续无疑会继续助长社会的投资倾向。但专家表示,若经济出现回落迹象,稳增长和防通胀的双重要求,将让宏调棋局取舍更为艰难。
而在成本端,统计局认为,国内生产资料,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趋势短期内也难以得到根本扭转。输入性通胀压力未来将继续高位运行。
虽然增强汇率弹性从理论上可以减缓输入性通胀压力。但如若人民升值幅度过大,则会带来大量失业问题。对此中国必须慎重。盛来运强调说,“升值遏通胀”是一把双刃剑。
虽然中国物价上涨趋势已得到基本遏制,但通胀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却已经有所体现。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的局面,就让许多人担忧,物价的上行会打压消费者信心。
可以预见,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都将把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放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进入二季度后,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和汇率等多种价格和数量工具料将继续轮番登场。
(责任编辑:张少雷)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