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旧交融 苏州古城展现经典苏式生活

2011年05月12日 20:26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苏州5月12日讯(记者 梁梦晚) 苏州市沧浪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古城的中南部,是苏州市历史最为悠久、人文积淀最为丰富的中心城区之一。在沧浪辖区内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古韵雅适的苏式生活样态,而在这古朴的背后却是与现代生活的完美对接,在新、旧交融间凸显出苏州特有的别样生活。近日,来自全国30多家网络媒体的记者,进行了为期4天的“全国网媒沧浪行”活动,记录下了经典的苏式生活。

  旧貌新颜:同益里

  

新、旧交融苏州古城展现经典苏式生活

  同益里是苏州古城内较为少见、保存相对完好的纯居住民国建筑群。漫步巷内,仿佛置身于上世纪30年代,民国时期的建筑原汁原味,小街巷道清幽洁净,西式房屋结构,清水砖墙,高高拱起的券门,雄伟的艾欧尼柱子,雕花的券门,朱红色挂着铜制门环的石库门,都与70多年前的一样。 而走进住户家里,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则一应俱全。

  经过70多年岁月侵蚀,同益里巷子“老态”毕呈:道路坑洼不平,墙面斑驳、破损随处可见,雨篷、空调架、排气管等各种生活烙印使这里显得凌乱不堪。另外,由于生活设施老化、雨污水管网未改造等原因,许多住户无法安装卫生设备,两条巷子里的127户居民生活也极为不便。

  

新、旧交融苏州古城展现经典苏式生活

  2007年,沧浪区将同益里特色街巷综合整治列为政府实事工程。不同于普通老街巷整治,同益里属于控保建筑,除了改善居民的生活设施外,不少专家期望能借机恢复这里原有的风貌。为此,沧浪区整治办多次邀请市地方志、文保方面的专家会审论证,邀请文保专业设计院进行了概念性设计。整治以“修旧如旧”为原则,尽可能突出原汁原味的古典街巷风貌。在生活设施明显优化、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按照文物保护要求在市政立面、庭院小品等方面进行了特色整治,并对原构件最大可能地使用,以求尽可能多地保存历史信息、历史遗物,如实反映历史遗存。整治重砌了庄重典雅的石库门,统一恢复了古色古香的门券,雕上巴洛克风格卷涡状花纹的门楣;通过铲刮、勾勒、贴面、拉毛等方式,先后铲除了水泥混凝土覆盖的就有墙面,恢复勾勒出原有的清水砖和红砖墙体,并涂上了保护外墙和防水防漏防潮的“万可涂”;修理和新建了小青瓦屋面和仿古檐口;道路重铺了平整的旧石板路;里面窗户改为朱漆雕花木窗式样,防盗窗设在内部,美观的同时也达到了安全防盗的目的;新增统一的铁艺空调外机架和铁艺雨棚,力争传统风格和现代元素的协调统一。建筑的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加上老苏州一如以往恬淡从容的生活习惯,当地文化就“活”了,真正看得见、摸得着。

  古韵风情:葑门横街

  没到过葑门横街,就不知苏州市井生活。临河而建的横街,前街后河,河街并行,是典型的枕河人家,具有浓郁的水乡风情。其经十全河、官太尉河流入平江河,贯穿了苏州古城。

  

新、旧交融苏州古城展现经典苏式生活

  作为古城内唯一保留完整的百年老街,也是苏州最早的一条农副产品集散街。葑门横街承载了很多老苏州的悠长记忆,其中包括最低成本的生活方式和最从容的生活态度。

  在横街综合整治动工之前,居住在周边的市民对这条老街是喜厌交织,喜的是到这里吃的、用的,日常生活的一切所需都能一站式轻松搞定,厌的是这里不说与大超市的舒适购物环境有的一比,和市区的农贸菜场也无法比,杂乱、拥挤成了横街的常态。

  

新、旧交融苏州古城展现经典苏式生活

  从2009年起,沧浪区街巷整治办对沧浪区葑门横街展开了综合整治,整个整治计划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分二期完成,整治定位在清末民初建筑风格,市井文化气息,餐馆服务、农副商贸为主的特色街市。具体以现状建筑特点为基础,对街巷两侧建筑立面进行整饰。部分建筑门式更换成木板塞门,适当增加外廊、雀宿檐、围墙等样式;设置花窗、路标、路牌等建筑文化符号;局部增设石槛、栏杆,恢复部分水码头;沿河露台局部增设围墙、上开花窗等。

  通过综合整治工程,充分挖掘古街文化内涵,保护与延续横街区域特色,展现其市井文化,保留其唯一性,使横街环境从街面到立面,从街边到周边,从街巷到河道全面得到提升,古老的葑门横街在散发浓厚市井风情古韵的同时,尽显整洁、舒适、富有情韵的宜居新容颜。

  (责任编辑:戴岱)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