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图文:双十年华正芬芳

2011年05月13日 07:51 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图文:双十年华正芬芳
图文:双十年华正芬芳
图文:双十年华正芬芳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开发区景观

  图为:即将运往全国各地的神龙轿车

  图为:武汉冠捷生产线 吴晖摄

  本报记者陈珂 施鹏 通讯员杨开华 张敏 实习生谢张娟 杨蕙菁

  5月16日,武汉首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将迎来20周岁生日。

  这片曾经位于武汉西南角的荒芜之地,如今已蜕变为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2010年,开发区实现工业产值1508亿,财政收入182亿,它用武汉市2.27%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市24.8%的工业总产值和13.1%的财政收入。

  从一片黄土地到武汉首个产值达到千亿的汽车城,20年中,这片沃土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记者经过一个月的采访,试图找出这座新城建设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未来,开发区重点扩展的区域就在这儿了。”开发区规划土地局副局长黄元明,摊开规划图,用手指在大小军山一带划了一个大圈,这是开发区最后一片大型“处女地”。十二五期间,高科技产业园、研发基地、动漫产业园、汽车娱乐城……都将在这拔地而起。

  时光倒转回20年前,开发区的一切都在图纸上,年产百万汽车的三大整车厂,国际化的沌口体育中心,美的、冠捷、可口可乐等巨头企业集团都与之无关。

  神龙三厂所用地皮,开发区保留了10年

  5月18日,位于开发区的神龙第三工厂将破土动工。这个最新落户的大块头,所占用的地皮,足足被开发区保留了近10年,期间历经4任领导。之前也曾有数个优质项目看中这块“风水宝地”,但都被开发区拒绝,这块地有什么特别之处?

  开发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晏冠亮告诉记者,10年前雷诺曾到开发区实地测量过一次,从各个指标看,这块地非常适合建造整车厂。由于类似项目对选址要求很高,开发区决定将其保留给雷诺。

  尽管该项目最终未能谈成,“但这块地已被反复论证适合整车项目,所以历届开发区管委会形成共识——宁可不开发,也要确保土地找到最合适的‘主人’。”晏冠亮说,直到神龙三厂确定选址于此,这块土地才“重新出山”。

  不仅是土地规划的超前。

  双向60米宽的沌阳大道,即使在今天,也显得十分宽敞。而在20年前,这条马路甚至让人感觉“宽得离谱”。

  “当时道路准备建这么个规格,反对的意见不是没有。”时任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开发区早期负责人任德亮回忆,“我们当时有一个口号,基建要50年不落后!”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发区开建之处,区内根本看不到大工地,有人来开发区后评价其“建设缓慢”。但在任德亮看来,这些疑问不足为惧,“当时就怕外商嫌我们投资环境不好啊,所以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到位!”

  抢拿批文、急请银行,终于引来东风本田

  有了规划先行、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筑好了巢,开发区的第一要务是“引凤”。

  东风本田,当前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得最好的项目之一。引来这只凤凰,开发区可费了不少周章。

  建区初期,一家台资企业计划在大陆选址建设汽车厂。当时开发区管委会的负责人听说这个消息后,抓住选址尚未确定的空当期,亲自跑到武汉市主管部门,仅仅一天时间就把批文拿下,引进了这个项目。

  历时2年,这家汽车企业终于建成厂房,台方占股70%,武汉一家企业占股30%。孰料一家外资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股权结构提出异议,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告状”。“管委会为保住这个项目,希望让东风参与进来,进而降低台方持股比例。”任德亮说,当时的东风资金并不充裕,管委会不仅自己拿出资金,还紧急邀请了几家银行给东风贷款几百万美元,顺利入股,保住了这个项目。

  该项目发展仍未能一马平川。由于技术实力不足等种种原因,这家企业一直发展不理想。为帮助企业彻底完成重组,开发区又拿出优厚条件,吸引本田进驻,取代原台资股东。有资金的支持和日方强有力的技术保障,这家重组后名为东风本田的企业,一举在中国汽车市场打响名头。去年,东风本田上缴利税就高达40多亿元。

  在晏冠亮看来,开发区发展之初,对一个有前景的项目,倾注更多的心血不足为奇。虽然由政府职能部门直接参与企业重组、经营,在今天看来并不值得提倡,但至少在东风本田这个项目上,开发区管委会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厂区内养不活花草,世界500强也会被拒

  即使是在开发区建设初期,也并非对引进项目不设门槛。

  1998年,开发区建区尚不久,一家从事精细化工的世界500强企业有意来此投资。当时管委员相关人员特意跑到该企业在大陆其他地区的厂房参观,发现厂房内的确闻不到任何气味,而且每个进入车间的员工都被要求穿上特别的防护服,每件防护服使用后,会进入高炉焚烧。

  巨大的产值、环保技术在全球都可谓领先的企业,或许到大陆任何一个工业园都是香饽饽,但细心的管委员工作人员发现,在高炉的周围几乎看不到任何花草,即使有也被熏得无精打采。最终,这家企业还是被开发区拒之门外。“引进项目不仅要看眼前的经济效益,更要看长远,其中环保更是最为看重的一环。”晏冠亮说。

  如今,在做大做强汽车产业的同时,开发区已引进包括3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2800家中外企业入区兴业,投资总额达1200亿元,开拓形成了电子电器、造纸印刷、食品饮料、新材料等五大产业。

  好学校、好医院,开发区不再只是生产基地

  开发区教育局局长易山伟清楚地记得,2000年之前,区内不少外资企业的高管,每到周末都要迎接从北京、上海等地“打飞的”来武汉的子女。“每周五回来,周日就得走。”原因很简单,在开发区没有国际学校。

  而相对于高端的国际学校,第一代“沌口人”印象更深的还是交通不便。“当时我们住在汉口的,一般都是早上6点起床,要是赶不上7点的班车,估计一上午都赶不过来上班了。”

  当年一家台资企业的高管,在回家路上不慎掉进下水道里受伤,结果在街边等了半天,不要说等救护车了,就是连的士都看不到一辆。“当时这一片定位于生产基地,相应的生活设施非常滞后。”易山伟说,直到2000年之后,才有卫星城一说,旋即开始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而当前开发区最新的定位在于“宜居宜业”的新型城区。

  目前,开发区已有幼儿园11所、9所小学、5所初中、2所高中和1所职教,再配合江汉大学、外语学校、东风高技学校等,基本形成了完善的教育体系。

  不仅仅是教育体系,2009年,开发区拿出上千万资金,成立协和医院西区。此外,开发区16大社区,基本解决当地村民的居住问题;三无老人基本在社区养老院实现集中养老;新农合、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参与率超过98%……

  如今,除了高度发展的产业建设外,一座生态文明、社会和谐、人民富庶的幸福之城已傲然屹立在大武汉的西南角。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