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4日 02:41 来源:郑州晚报
昨天人民日报头版头题刊发河南文章
一个没有技能的农民,打工一天也就挣三五十元
掌握了技能,他能挣将近一百元
解难根本在教育
去年7月,“全球代工巨头”富士康落户郑州,河南上下欢欣鼓舞。但面对富士康一次数万人的“海量”招工需求,第一劳务输出大省应对起来也难言轻松。“真正符合条件的有技能的工人还是远远不够。劳动者素质偏低和高技能人才紧缺已成制约河南发展的瓶颈。”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郭俊民说。
目前,河南城镇从业人员中技能劳动者仅占40%,而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从业人员占技能人才总数不足20%;在全省4700万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以上的劳动力仅占10.1%,大专及以上的仅占0.93%。
具体到职业教育,更是不容乐观。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崔炳建说,河南每万人口中,职业院校在校生只有165人,明显低于东部发达地区。全省100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有八成以上在县城和农村。农村职业教育普遍存在办学经费紧张、实训设备缺乏、校企合作困难、师资水平不高、生源不足等问题。
“河南是经济大省但不是经济强省,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是人口大省但不是人力资源强省。要解决河南一亿人口的就业压力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教育。这当中,最突出的任务是职业教育。”有“职教省长”之称的郭庚茂看得更深、更远,他说,职业教育近的说是“民生问题”,远的说是河南“区域竞争力”问题。
2008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职业教育五年攻坚计划的重大决策:到2012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9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的50%以上,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72万人,初步建立起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09年,河南省政府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签署《共同推进河南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备忘录》,确定未来3至5年通过省部共建模式,推动在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能力和加速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实现新突破。这是全国第一个技能振兴省部共建协议。
2010年,河南省政府更是以“一号文件”的形式,直指职业教育。文件中,不仅列明“新政”,还将职教攻坚各项任务一一细化,分别划定给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2个相关部门具体承担。
“劳动技能提升=民生幸福”,这是河南省省长郭庚茂今年初写下的一道公式。这道看似简单的公式,浓缩了河南的省情,凝聚了决策者的真情!
人口大省河南,长期面临着省委书记卢展工总结的四道难题:“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求解“人往哪里去”,任重道远。郭庚茂说:“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业之本。一个没有技能的农民,打工一天也就挣三五十元,掌握了技能,他能挣将近一百元。”
求解难题,河南正把提升劳动者技能作为一项重大工程全力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年招生73.11万人,在校生187.91万人,全国第一;签署技能提升“省部共建”专项备忘录,全国首家;打造高级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技工院校毕业生也能评高级职称,全国首创;省长预备金中拨出专项支持资金,由3年前的零提高到今年的2.7亿元,前所未有……
人民日报记者 罗盘 曲昌荣
解难关键在落实
在全省首家县区级职教集团所在的信阳市平桥区,参加培训农民都持有“职业教育代金券”卡片,正面印着“平桥职业教育集团实训基地代金券”,背面印着面值“500元”。
平桥区委书记王继军介绍:“凡是有培训需求的平桥籍群众都可以到当地政府或单位申请领取1000元的‘代金券’,学员在职教集团的任何一家培训机构学习都可以使用,结业后培训机构凭‘代金券’和结业证书到财政局统一报销培训费用。这既调动了群众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又保证了财政免费职教资金的封闭有效运行。”
平桥的做法是河南省职教改革的生动实践。为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的全面实施,河南采取“六路并进”、“三改一抓”的措施。所谓“六路”,即把人力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教育部门的职业教育、农业部门的阳光工程、扶贫部门的雨露计划、民政部门的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和残联的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六个方面都动员起来,各司其职、协同配合、资源共享、齐头并进。
所谓“三改一抓”,即改革单一的封闭办学机制,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改革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建立多元投资办学机制;改革公办学校的经费供给体制,以经费成果确定经费总额,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促进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抓好一批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示范项目,全面提升职业培训能力。
为取得实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充分利用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开展“百日培训行动”,组织技工院校深入农村开展培训。
河南扎实推进技工教育改革。新乡技师学院是由当地3所技校合并发展起来的,原来总的招生规模还不到2000人,现在在校生已突破2万人。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的情况下,这所技师学院毕业生却供不应求。院长张林感慨:“技校的春天来了!”
2010年河南省政府下达以奖代补资金2.78亿元,支持148所院校综合性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带动社会投入建设资金超过20亿元。2010年河南全省技工院校完成招生11.03万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数首次突破50万人。
河南不断探索集团化办学新路,以城市名牌中职、高职学校为龙头,以农村中职学校为主体,以龙头学校的品牌专业为纽带,吸收相关行业、企业及科研单位组建职教集团,通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促进农村中职教育的规模扩张、城市职教的质量提高。截至目前,全省共组建60个职教集团和20个省级专业性技工教育集团,通过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逐步实现了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省职业教育在校生189万人,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00多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210万人。
解难一策见多效
提升素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承接转移,推动产业集聚区发展,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技能提升“一策见多效”正在显现。
“托了培训的福!俺一年下来收入十来万元不成问题。以前打零工一年还挣不到一万块钱。”焦作沁阳市护城村村民王跃3年前参加该市组织的焊工培训后,拿到了职业资格证,靠加工不锈钢护栏掘到了“第一桶金”。
如今,沁阳已有4000多农民经过培训“持证”闯市场。在沁阳市职专,冠名企业参与定向班招生、教学、实习、就业,“屹峰电子班”、“一机数控班”、“名都风电班”等培训班招生红火。沁阳市委书记陈敬如算账:“政府每年财政投入500万元用于免费职业教育,可培训5000名学员,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后他们年薪最低在2万元以上,仅此一项收入就达到1个亿,投入产出达到1∶20,还可以带动5000个家庭走上致富之路,这是回报率多高的一笔账啊!”
除了农民增收,企业更是受益。位于许昌的河南众品集团是一家年产值逾百亿元的上市公司,该集团培训总监王中旺说:“以前把1个冷库的温度从18摄氏度拉到零下10摄氏度,工人们往往需要两天多的时间,现在只要一天半就能完成,每个冷库两天就能节省电费1440元,每年为集团节省的电可不是个小数目。”
许昌市委书记李亚介绍,许昌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计划在5年内培训城乡劳动者100万人。县级市长葛全面启动了“万名农民读中职学技术”工程,富士康还在这里建立基础人力培训中心及河南实训工厂,今年以来已为富士康河南项目定向培训14.7万人。
筑巢引凤凤成群。投资12亿元将浙江慈溪生产经营中心整体“移师中原”,在商丘市民权县创建一个年产300万台的制冷设备生产基地,如今民权基地产销两旺,集团三期建设正在规划中。香雪海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权深有感触地说:“之所以选择把厂建到民权,很重要的是可以依托县劳动力培训学校培养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
民权县委书记江文玉介绍,民权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促增收,在全县新建各类社会培训机构40多所,光制冷专业就培训熟练工人3000多名。目前,有25家制冷企业入驻该县产业集聚区,冷藏车年产1万辆。
目前已有包括富士康在内的6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河南投资,越来越多的东部沿海地区企业也将河南作为其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去年,河南合同引进省外、境外资金超过58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2.5亿美元。
“日渐丰富的高技能劳动力是客商选中河南这块投资热土的重要原因。提升劳动者素质作为河南的战略性课题不断推向深入,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郭庚茂信心满怀地说。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