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东汽:鼓足“风”帆再起航

2011年05月15日 07:39 来源:经济日报

  一座座干净明亮的大型厂房,排列有序的机床生产线,着装整齐的企业员工……走进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位于四川德阳市的新基地,眼前的景象让人惊叹:谁能想到,这曾是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受损最严重的国有大型企业!

  东汽公司党委宣传部负责人孙岩松介绍说,汶川特大地震后,面对设备、厂房毁损严重等困难,东汽人迎难而上,震后第3天就参加招标会拿下3亿多元的订单,震后第7天就开始抢修设备,震后不到一个月,汉旺基地就在余震中恢复生产……

  在灾后重建中,东汽人又把“东汽速度”镌刻在德阳市八角镇的土地上——历时1年零9个月的恢复重建,东方汽轮机新基地于2010年5月10日全面竣工投产,一个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企业拔地而起,实现了“两年内还社会一个新东汽”的郑重承诺。在东汽新基地的生产车间里,随处可见“抗震救灾先进党组织”、“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等红色横幅。

  “几乎每一台机床的背后,都有一段重建的故事。”东汽党委宣传部科长李琴介绍说,正是有了无数不惧艰辛、忘我工作的东汽职工,新基地建设才创造出了“东汽速度”。

  在重型机床一厂车间里,副操作员刘杰正在操控着一台龙门移动式数控铣镗床。他告诉记者,这台机床于2008年2月投入使用,主要用于汽轮机高中压外缸加工。设备投用仅仅3个月就遭遇了汶川特大地震,设备基础和精度严重受损。在公司维修人员艰苦努力下,7月份设备就恢复了出厂精度,为公司恢复生产和重建期间保证机组大型气缸配套产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东汽党委书记何显富告诉记者,2008年8月1日,德阳新基地的第一个车间开工建设,同时铺开45个工地,上万人同时作业,建设、搬迁、安装、生产同步推进。快节奏的节点要求和艰巨的重建任务一直贯穿着东汽重建的整个过程,东汽干部职工以“白天+黑夜”、“5天+2天”的工作方式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灾后重建当中。

  回顾3年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历程,何显富感慨万千,一连用了几个“最”:“最让我痛心的是汶川特大地震对东汽的巨大破坏;最让我感动的是干部职工在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主人翁精神;最让我激动的是2010年5月10日,我们向全国人民宣告新东汽胜利竣工投产;最让我难忘的是东汽完成全面搬迁,举行火炬传承仪式的时刻。”

  在新基地园区的一角,一台高高矗立的风力发电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由东汽自主研发的集风能、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储电技术于一体的1.5兆瓦级风力发电机,最近我们生产的首台2.5兆瓦风机也已经下线了。”何显富说,在恢复重建中,东汽在国家能源发展政策的支持下,瞄准世界先进核心技术,加大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力度,“多电并举”的产品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产品结构向更加节能、高效的发电设备发展。

  目前,东汽已逐步形成了1兆瓦、1.5兆瓦、2兆瓦、2.5兆瓦产品系列,风机产业链日趋成熟,整机国产化率已超过85%,风电机组平均利用率达到97.6%,东汽风电已占有国内市场份额30%以上,共有5000多台风机运转在祖国大地。昔日的“十里东汽”已经变成了“百里东汽”、“千里东汽”,风电成为东汽最大的产业。

  “震后风电产业的崛起,为东汽扬起了可持续发展的‘风’帆。”何显富说,从2008年5月17日恢复生产以来,东汽风电产能迅速提升,产值比例从2008年的30%迅速增长到2009年的50%。2010年,以风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产值占企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东汽总产值也从2008年的10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00亿元。

  按照东汽的产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东汽将继续做大做强风电产业,拓展新能源市场,形成八大产业板块,到“十二五”时期末,总产值将达到300亿元,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能源动力装备制造和服务提供商。展望未来,何显富表示,“今年是灾后恢复重建3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东汽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正满怀信心、鼓足‘风’帆再次起航。”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