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华星或成国新公司收编央企首单

2011年05月16日 01:14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杨烨 张莫 北京报道

  受人瞩目的国新公司“第一单”有望近期落定。《经济参考报》日前从权威渠道获悉,国资委已经确定第一家进入国新公司的央企,目前已经上报国务院。

  “基本工作已经落定,等待批示后就可以进行资产的整体注入。”一位权威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这将成为国新公司整体注入的第一家央企,其央企资产整合平台的作用将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对于这个国新公司收编的“第一家央企”,业内猜测众多。有知情人士向《经济参考报》透露,这家“幸运”的央企很可能就是中国华星集团。《经济参考报》记者致电中国华星集团总经理助理王树监求证此事,她表示“目前并未接到通知,不方便发表评论。”

  “因为分拆的难度较大,就目前的具体情况来看,比较适合的是央企整体进入国新公司。”上述权威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说。

  他同时表示,主要会选择一些没有发展前景的,主业不突出的企业,通过国新公司这一平台慢慢对其进行业务结构调整。除了产业整合,国新公司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新产业投资做辅助性投资。

  中国华星集团公司现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管的中央企业,其前身华星物产集团有限公司,是在原内贸部以经营机电产品为主的中国机电设备总公司等7家部属公司基础上于1995年组建,公司注册资本81965.6万元。

  这家央企的主营业务涉猎颇广,从传统化工行业的氟化学,到炙手可热的房地产,乃至新兴的信息产业。这家公司甚至还专门设立了一家从事企业并购重组、委托投资、资产管理、产权经纪、国际贸易等业务的美国子公司,中国华星的目标是把其打造成为华星集团乃至所有中央企业的信息平台、国际资本运作平台和国际贸易平台。

  但是,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并没有使中国华星走向成功。记者查阅资料发现,108家央企中亏损企业仅有8家,其中,中国华星集团亏损0.5亿元位列榜中。业内人士直言,这种“样样主营”的风格,使得中国华星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主营业务,进入国新公司也显得“顺理成章”。

  实际上,国资委酝酿国新公司和与日俱增的央企整合压力不无关系。“要加快推进央企整合重组,相比前几年,提速是必然选择。”一位国资委研究所人士这样告诉记者,国新公司必然成为缓解国资委央企整合压力的一张新王牌。据测算,如扣除利润总额最高的前三家,剩余央企的资产回报率和收入利润率只有2.5%和5.8%,均低于全部国企平均水平。

  进入王勇时代,国资委“推动央企整体上市”、“加快兼并重组”的思路基本未变,“一是扶持行业排头兵;一是重组没有竞争力的中小央企”。有“中投二号”之称的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也成为央企重组的重要整合平台。但是,自去年年底挂牌后,除了以持股2.5%的股东身份出现在“五矿系”整体上市过程中外,并未有其他央企的实质注入,如此低调和缓慢的行事也引发了诸多猜测。

  “我们对于国新公司的定位并未发生改变。”在近日召开的一次会议间隙,国资委主任王勇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他坦言,国新公司是资产经营与管理公司,不是生产经营企业,更不是投资公司。

  王勇说,在选择划入国新公司的央企中,将以一批不属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企业,或承担公益作用的企业,以及一些中央企业整体上市后留下的存续企业资产和其他非主业资产为主。

  上述权威人士坦言,任何一个央企都有很多业务板块,对于一些经营不好的企业而言,很多处于这个情况,不好的板块缺少退出成本,好的板块没资源做不起来。

  “我们给国新的任务是,不好的支付改革成本该退就退,好的领域集中资源做大做强,通过企业化平台把国有资产盘活,再和相关央企进行对接。”该人士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