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7日 08:04 来源:经济日报
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受损严重的吉娜羌寨,今天已经成为全新旅游景区。地震后,这里成为北川县第一个永久性居住的羌寨。青石垒砌的碉楼巍然耸立,依山而建的羌族小楼与周围的山色浑然一体。69户人家住上了羌族特色的新房,家家户户都开始了新生活。
56岁的村民王孝万记得,2008年的8月,地震刚过3个月,吉娜羌寨就迈出了重建的步伐。建房时,王孝万来到工地上和援建的部队官兵一起工作,每天可以拿到80元的报酬。盖自家的房还能领报酬,这是他没想到的。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建房材料的使用,“以前我们寨子里的房子都是砖木结构,现在这个房子里用了那么多钢筋、混凝土,比老的房子质量好太多了!”新房不仅坚固实用,外墙面还贴满青色石片做装饰,整齐又美观,这一切都让王孝万觉得很满意。搬进这座两层的小楼,只需要交建材的成本费,运输费、施工费等都由国家承担。回忆起当时建房的情景,王孝万很是感慨:“部队官兵在我们村里忙了半年多,我们没有什么表达感谢的,就烧点开水给他们喝。要是没有他们,救灾盖房哪能有这么快!”
2009年3月,王孝万和女儿王雪梅在新居里开起了吉娜羌寨的第一家农家乐——羌族农家菜,屋里屋外一共可以摆下10桌饭菜,开业以来生意一直不错,王雪梅的母亲空闲时就来给女儿打工。开业后不久,在吉娜羌寨举行过一次颇为轰动的集体婚礼,酒宴就是王雪梅一手操办的。“当时在广场上一共摆了22桌,好热闹的。婚礼那天来了很多记者,海内外的都有,婚礼的照片还上过报纸呢。”王雪梅说话时难掩自豪。
地方特色菜是菜馆的主打菜,很受游客欢迎。王雪梅一边清洗餐具一边介绍说,客人可以在这里吃烤全羊,喝当地的酒。2010年,菜馆每个月有1万元左右的纯收入。王雪梅曾经在外地的菜馆打过工,对经营菜馆并不陌生。她说,来羌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要好好布置一下,把屋里的墙上全都挂满羌绣,让前来就餐的游客充分体会羌族风情。
看到农家乐的生意红火,王孝万的邻居们也开始利用自家的新房做起了生意。现在,吉娜羌寨已经有了23家农家乐。曹定辉家的“羌家鱼乡”就是其中一家。记者来到这里时,正在为韭菜锄草的曹定辉热情地招呼我们。曹定辉家门前有棵李子树,树下种着韭菜和香葱,大门上方一块“特殊党费援建”的牌子格外醒目。一楼是铺着地砖的客厅,二楼是客房,走廊里晒着刚刚采来的油菜。曹定辉说,她家在山上还有地,种的都是青菜,不用农药和化肥,是绿色食品。“客人来这里玩,我就用自家地里种的菜炒给他们吃,有些城里来的客人还喜欢和我一起上山摘菜。”曹定辉告诉记者,在她家,包吃包住每人每天30元钱。记者看到,她家有两间客房,木床和床垫都很干净,走廊尽头是卫生间。
下午时分,轻柔的山风吹过,灿烂的油菜花随风摇曳,重生的小镇宁静而清雅。重生的吉娜羌寨正在走向美好的新生活。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