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以大为美终成浮云

2011年05月20日 00:0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高德起

  人们以大为美、以大为贵的观念,几乎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表现,这本没什么不对,但若是超出自己并不很大的能力和实力,献身般地去追求所谓的大,则会遭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尴尬,梦寐以求的美,也会很杯具地成为浮云。

  大房子也是人们宁愿穷其一生也要追求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人们像房子不要钱一样地抢购,哭着喊着求银行给自己当债主,终于成了铁杆房奴。记得网上看到过一个笑话,说有个人终于在北京郊区买了套房子,交款那天,这哥们儿流着泪用颤抖的手掏出手机,准备通知家人,谁知开机画面却显示:“河北移动欢迎您……”呵呵,一北京爷们儿终于在河北省住上了大房子,过上了“农妇,山泉,有点田”的生活了。

  我写这些,无意讥讽,出现这种以大为美的怪象,除去个人的原因外,社会因素的引导作用更是“功不可没”。

  大学求“大”就是个典型例证。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大学集体患了“大”病,比着赛地扩招、扩建、并校,拼着命地打造教育航母。然而,虽然钱不是问题,但问题是没钱,于是,贷款集资收学费,神马招术都用上,一个个本应教书育人的大学,似乎全成了经营教育的公司。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小贝诺·施密德特,为此公开撰文责斥,“他们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教育的成功,竟然引以为骄傲,这是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笑话”。施密德特的冷言冷语,虽然在学官们听来,是影响教育和谐的异端言论,但有人认为有些大学将会破产的分析,却是广为人们所接受的预测。

  崇尚以大为美的,还有令人纠结的汽车业。本来,血压计的水银柱已被油价逼得蹿到最高点了,收费方针一百年不变的路桥费更是让人肝儿颤,车船税、停车费调高后,也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了长江、珠江、松花江,再加上各地像得了肠梗阻的道路状况,经济省油又灵活轻巧的小车,显然更适应市场需求。而我们的一些品牌,却仍孜孜不倦地以造大车为己任,用不断推出大尺寸大排量的产品,来伪饰企业自身的所谓发展和壮大。前不久结束的上海车展,跨国公司和一些企业展出的多是“小车”,而相反的一些本土企业却以“大车”为主打展品。这样逆市而行的贪大求利,直欲让人脱口而出一句赞语:这是最亚克西的时代,也是最脑残的时代!

  还是那句话,在量力而行的前提下,以大为美不是错,盲目求大则肯定是一个会令你感到非常艰难的决定。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不如打完酱油偷点菜快点回家,你妈妈喊你吃饭呢!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