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本轮全球通胀将持续数年 食品价格走势趋良性

2011年05月24日 07:58 来源:中国经济网

  ——访汇丰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范力民

  汇丰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范力民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轮全球通胀上行态势将是持续很多年的结构性趋势。各国应警惕价格压力突然上升的风险,努力保持通胀率在警戒水平以下。新兴市场面临的结构性通胀压力不太可能很快消失,这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潜在威胁的风险之一,为此决策者有必要采取更为激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收紧措施。

  央行任务愈加复杂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当前全球的通胀态势?新兴经济体的高通胀现象是否有向发达经济体蔓延的趋势?

  范力民:全球通胀上行态势将是一个持续很多年的结构性趋势。过去二十年中全球的通胀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新兴经济体参与到全球供应链中,降低了多数制成品的价格,同时由于新兴经济体尚不够强大,不足以影响全球价格,大宗商品价格一直保持相对稳定。这实际上给了西方各央行维持利率在非常之低水平的空间。

  但现在这一情况出现了变化。首先,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出现了国内成本上涨等情况,这意味着制成品价格不会再保持低位,甚至某些情况下还会上涨。其次,新兴经济体的强健增长已经使其能够凭借自身力量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产生驱动作用。

  短期来看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变化。新兴经济体不再是以前稳定全球价格的一方,而实际上成为助长通胀的一方。发达经济体因此承受更大的进口价格压力,这使得主要央行的任务变得更为复杂。虽然新兴经济体内部的服务价格以及租金等还没有受到通胀的直接影响,但更高的商品和制成品价格已经足以增加发达经济体的通胀压力。

  中国证券报:全球经济复苏尚在起步阶段,眼下的通胀水平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逐步攀高的通胀会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何种影响?

  范力民:温和的通胀是可以容忍的,并且可能是有益的,比如在西方以及日本,逐步上升的价格将有利于缓解政府过高的债务负担。但问题在于通胀很难控制,在2008年时,就出现了温和通胀“瞬间爆发”的情况,这样突然的价格压力上升对全球经济增长实际上是有害的。如果价格上涨过快,工厂将在应对成本压力方面遇到问题,消费者也会感到恐慌,从而削减支出。因此,保持通胀在警戒水平以下,防止其迅速超出控制水平,非常重要。

  食品价格走势趋良性

  中国证券报:新兴经济体通胀是否有引发下一轮全球危机的风险?

  范力民:这样的风险当然存在。2008年时新兴经济体通胀的迅速上升成为引发当年下半年全球经济衰退的原因之一,不过这一次,很多因素都能够对避免产生相似的价格压力陡增的状况产生帮助。比如,目前食品价格走势更趋良性,在亚洲,大米价格非常稳定,产量相对充足,同时中国仍维持较高的粮食库存量,这也将有助于平定价格压力。此外,2008年时一些疾病导致大量牲畜被屠宰,但现在类似的事情不会发生。由于粮食价格的压力很可能在未来几个月缓解,更广泛的通胀压力应该仍然处于相对可以遏制的状态。

  不仅如此,这一次决策者们也已经采取了更为谨慎的立场,特别是中国政府,较2008年更先一步地采取行动。但很明确的一点是,新兴经济体面临的结构性通胀压力不太可能很快消失,这也是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潜在威胁的风险之一。

  中国证券报:这一轮通胀与此前的通胀周期是否有什么不同?

  范力民:有两点不同。第一,新兴市场需求巨大,导致了全球原材料供应和需求的结构性失衡,这意味着全球不得不适应大宗商品价格的暂时性上涨。第二,弱势美元提升了以美元计价的原材料成本,西方的宽松货币政策助长了通胀繁荣。一旦美元稳定下来,第二点因素很可能就会消失,但第一点因素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

  美国紧缩将缓解全球通胀压力

  中国证券报:目前新兴经济体都在采取紧缩政策,部分发达经济体如欧洲央行也已启动加息进程,相关措施是否能起到有效缓解通胀压力的作用?

  范力民:新兴经济体和欧洲央行已经采取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措施,但整体而言流动性仍然非常充裕。这不仅是因为美联储仍将利率保持在极低水平,也因为很多新兴经济体还没有收紧货币和财政政策。在这里必须区分的一点就是政策正常化和政策紧缩是不同的。过去三年,市场被投入巨额刺激资金,近期的收紧措施实际上只相当于向更为正常的政策迈进,但整体来看财政和货币政策仍是趋于刺激性的。因此通胀显然不会很快缓解。为应对这种情况,无论是财政还是货币政策,都有必要采取更为激进的收紧措施。

  中国证券报:您预计美国何时会开始回收流动性?如果美国一直不采取行动,全球性的通胀会否恶化?

  范力民:美国很可能在今年开始退出财政刺激,且明年会更加激进,但这将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调整包括加息等举措,可能要到2012年中期才会启动。必须认识到,由于财政预算削减,在美联储加息之前,美国的实际政策立场将已经开始转向收紧,这将可能有助于缓解全球通胀压力。但是不能简单地说美国的政策立场就是目前全球通胀的驱动力,这只是其中一个起作用的因素,其他因素还包括新兴经济体迅猛增长的需求以及中东地区的地缘风险等。

  (责任编辑:符仲明)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