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瓷都:意像、历史与现实

2011年05月25日 00:3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 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 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周杰伦一首《青花瓷》为江南小城景德镇惹来了无数的游人,“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是人们梦里的瓷都意像,而景德镇却是个注定要让初访者败兴的城市。这里没有的“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的手工作坊、没有青石铺路的狭窄小巷、昌江河上也没有南来北往的船只,它和中国所有的城市一样正在迅速地变化着,不时有写着“拆”字的破旧房屋闯入视线。

  然而,无论如何变化,景德镇最引以为傲的仍是它悠久的制瓷历史,它因瓷美得真宗皇帝的年号而名,这里古称昌南,有学者认为中国的英文名C H IN A因此而来。从元代开始,官府在这里设置窑场,枢府器、青花瓷声名远扬;明清两代这里有专为皇家烧造瓷器的御器(御)厂;全世界各大拍卖行创出天价的陶瓷几乎都出自这个古老的城市。千年的秘密似乎都隐藏在窑烧里。

  古往今来,最懂得景德镇的是一个名叫杜重远的东北汉子。他在上海办过抗日救亡的《新生周刊》,后因“侮辱日本天皇”因文获罪;他在沈阳创办的肇新瓷厂,从日本人手中夺回了东北瓷器市场的垄断地位;九一八事变后,他被日本侵略军列为重点抓捕的“抗日巨头”。1934年,江西执政者聘请杜重远来赣振兴江西瓷业;其时赣府官员认为景德镇瓷业已经沉沦,主张瓷业中心西移至通江达海的九江。杜重远以为:“景德镇乃我国第一产瓷名区,亦世界瓷业之发源地,其景况之隆替,非特繁乎民生之枯荣,抑且关于文化之兴衰,国人对此当甚关心。”,他力主:“一、在九江设立一个新式的瓷厂,专事仿造舶来品以资抵制;二、在景德镇设立一个陶业管理局,改良手工业,籍恢昔日的繁荣。”

  七十余年过去,记者重读杜重远先生的《景德镇瓷业调查记》及其治理赣地瓷政的言论,觉得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杜先生学有专工,同时又是那个时代著名的文化人、实业家,他深知中国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景德镇的制瓷技术已经落后于西方,同时他更明白景德镇瓷器对于中国人的文化意义。

  景德镇瓷业在农耕社会积累了无与伦比的辉煌,进入工业社会它遭遇了发展的困顿;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时代它进入了新的光辉年代;改革开放后,它又重陷低迷期。十二五规划将文化产业上升为支柱产业,为这个古老的城市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这个古老的城市提供了战略发展机遇。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后工业化时代,中国制造也开始向中国创造转型,这一切都为景德镇瓷业的浴火重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景德镇远胜世界其他产瓷区的优势是其数量庞大的拥有精良手工的民间艺人和沉积千年的陶瓷文化。

  据1933年8月天津《大公报》报道,景德镇瓷器“除细玩外,鲜人问津,其他饭碗粗货及普通日用品,鄂、皖、苏、湖、华北各帮,尚有相当去胃。……现窑之开工者,寥寥十几家,以故窑户有产无销。”,是精良的手工和文化的支撑在局势困危之时,延续景德镇瓷脉;在今天,这些优势也将引领着景德镇走向文化创意的明天。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经济参考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