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拟上市公司患上脆弱症

2011年05月27日 02:10 来源:汉网-武汉晚报

  老总提心吊胆 惧怕媒体报道 透明才是王道

  

拟上市公司患上脆弱症
昨日,汉口一证券营业部。一股民戴着血压表关注大盘。股民经常担惊受怕,但他们和拟上市公司害怕的东西不一样。记者 胡伟鸣 摄

  据第一财经日报昨日消息 从“上会”开始,拟上市公司就会经历一轮轮媒体轰炸,公司老总提心吊胆,他们怕什么呢?

  “跟两三年前相比,现在拟上市公司的媒体广告和公关费用有很大上升。过去很多公司不愿意花这个钱,现在通常比较认同我们的建议。”多年从事财经公关的王华(化名)周三对记者说。

  2009年创业板推出之后,加上之前已经存在的中小板,小盘股的发行一直保持着高频率,目前平均每周都有4~6家公司进入申购阶段,其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持续扩容的市场给券商、律所等中介机构创造了源源不断的业务机会,同时也为王华所在的财经公关公司带来了生意。

  由于与机构投资者的沟通联络主要由券商承担,财经公关维护的主要是拟上市公司在中小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媒体自然成为主要的沟通渠道。“现在拟上市公司的媒体环境‘很差’。”王华说。

  一些民营企业家也开始在公开场合感慨,只要一“上会”就会经历一轮轮媒体轰炸,因此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出纰漏,心理压力颇大。万昌科技上市刚三日,公司董事长高庆昌便非正常死亡,当地警方称死因系高度抑郁症自杀,不知此番IPO高庆昌承受了多大的心理压力。

  “上会”即投行将拟上市企业的材料提交证监会发审委审核,这是一家企业能否进入资本市场大门的关键时刻。“花钱消灾”,或者至少“买个心安”成了不少企业惯常的做法。

  然而,问题的症结在于,拟上市企业为何惧怕媒体报道?“我相信如果企业从一开始就堂堂正正做生意,上市之前能详尽披露,对监管层和投资者有清楚的交代,是不需要担心媒体负面报道的。说到底还是公司的质量是不是过硬。”深圳的一位保荐代表人评论道。

  复杂利益格局下的人为操纵,中介机构未能归位尽责,以及企业自身的种种瑕疵,最后导致的是一批批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难以免除质量隐患。这些先天的缺陷才是拟上市企业惧怕媒体报道的真正原因。

  拟上市企业在面对媒体集中负面报道时也会感到很累,但是疲于应付负面报道或许远不及主动提升透明度来得有效。

  上个月在沪深交易所主办的“新股发行定价研讨会”上,一些投行人士提出上市公司与机构投资者的沟通时间过短,导致投资者无法获得充分的信息。因此有人提出,上市公司的路演可以参考境外市场,管理层路演和券商分析师路演分别进行。与此相类似的是,有学者在此次议会上也提出,拟上市公司应给予媒体和社会公众充足的时间对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和其他信息进行消化理解,货比三家,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汉网-武汉晚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