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30日 00:34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吴黎华 北京报道
制度性缺陷未解决,配套机制不完善,多位专家表示——
A股国际板推出在即的传言不断发酵,市场风声鹤唳,大盘破位下行。多位专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国际板推出的时机仍未成熟,不易仓促上马。
传言发酵 A股创本轮调整新低
上周(5月23-5月27日),沪指连续5天下跌,累计下跌148.51点,跌幅达到了5.20%,沪指上周五盘中最低下探至2708.55点,创下了本轮调整以来的新低,与之相对应的则是,2011陆家嘴金融论坛召开以来不断发酵的关于国际板推出在即的言论。
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王建军5月17日表示,推出国际板的条件快要成熟了,目前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国际板将以人民币计价。王建军表示,一年来,证监会在规则论证和起草、技术准备及监管安排方面取得非常大的进展。总的来看,推出国际板的条件快要成熟了。他将国际板比喻成“快要成熟的婴儿”,“希望它能够顺产,而不是剖腹产”。时隔数日,5月20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在2011陆家嘴金融论坛上表示,目前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这进一步释放了国际板推出在即的信号。
国际板推出的传言不断发酵,顿时使得市场一片风声鹤唳。WIND统计数据显示,自2011年4月18日创下3067.46点的本轮新高以来,沪指在短短29个交易日内暴跌了340.58点,累计跌幅达到了11.16%。而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的跌幅更甚:短短29个交易日,中小板指累计跌幅达到了14.01%,创业板指累计跌幅则达到了18.53%。在市场扩容脚步丝毫未见放缓的情况下,A股总市值由33.2万亿元骤跌至29.5万亿元,近4万亿的市值灰飞烟灭。
从整体估值水平来看,WIND统计显示,截至5月27日,上证A股的市盈率(TTM)已由5月20日的15.07倍跌至14.32倍;深证A股则由33.28倍跌至30.72倍;中小板则由38.20倍跌至34.48倍。“国际板推出或将成为A股系统性估值下移的导火索。”国联证券分析师张鹏表示。
“国际板推出不该沦为股市下跌的替罪羊。”武汉科技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则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当前股市选择破位下行,更多的是宏观基本面与市场技术面的综合反映。自2008年10月28日上证综指创下1664点的“大熊底”以来,上证综指一共发起了三轮大的反弹行情,但每一次反弹高点更低、反弹能量更弱,本轮A股的暴跌实际上是技术层面因素作用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从宏观基本面来看,自去年美国实行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以来,以原油及铁矿石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攀升,输入型通货膨胀、国内贷款投放过猛以及外汇占款快速增大,直接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物价高位运行。而今年上半年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持续的“民工荒”,房地产开发企业及中小企业的“资金荒”,电荒、煤荒,还有最近出现的更可怕的农业水荒。
“从时点和现象上看似乎是国际板惹的祸,实际上是投资者对未来经济以及政策走势的一种担忧,只不过在这个时候刚好大家议论国际板,就以为是国际板所带来的市场下跌。”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表示。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近一段时间以来的市场的大幅下行,与国际板并无直接关联,而主要是受制于宏观经济表现和上市公司利润下滑。李迅雷表示,在通胀高企的情况下,资金会更多的寻找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渠道。目前,包括银行理财、信托和PE在内的多种投资渠道明显对市场资金产生了分流的作用。
分流资金 A股估值结构或调整
对于国际板推出,市场最为担忧的是可能产生资金分流,及其对A股估值水平整体拉低的效应。
“我们分析新加坡、日本、台湾、韩国推出国际板时市场反应,根据市场推出国际板前后指数变化来看,国际板对市场有一定的资金分流效应,市场指数在推出‘国际板’前窄幅震荡或是延续原有趋势,在正式推出后,市场短期小幅调整,调整幅度与市场趋势有关,经历大约半年的调整后再回归原有趋势。关于国外公司估值水平将拉低我国市场估值的可能性,历史表明确实存在。”长江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但报告强调,A股估值水平与国际接轨将存在一个循序渐进过程。
“沪市上市公司的市盈率确实比其他发达市场上的要更高一些。我觉得这个可能主要和市场投资者的构成有关,在中国市场上,散户投资者的数量还是比较多的,这与其他更加发达的市场相比有一定的区别,其他更加发达的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数量比较多。”纽交所的CEO邓肯·尼德奥尔表示,对于在A股国际板上市的公司来说,它开始上市的价格应该跟它在其他已经上市的市场上的价格保持一致,上市之后,它在这个市场上的交易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像A股市场一样,市盈率可能会比较高。
“国际板的推出使中国A股市场与国际接轨又近了一步,它将对目前A股的估值结构产生影响。”李迅雷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目前,A股的大市值股票的市盈率偏低,而中小市值股票的市盈率仍然偏高。而从国外市场来看,以港股为例,一般是大市值股票市盈率较高一些,因此,A股国际板推出以后,将会对大市值股票的市盈率有一个抬升作用,并将进一步促进中小市值股票市盈率重心的下移。
“目前中国的A股市场仍然是一个半封闭的状态,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容,A股的整体市盈率水平的重心将不断下移。但实际上,目前A股市场的一些大的蓝筹股尤其是银行股与其他市场相比,市盈率并没有太大的差距,所以,国际板会对A股市场的市盈率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会太大。”董登新认为,相对于市盈率水平而言,国际板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品种,其对于A股市场的影响更多的是规范的法人治理和透明的按季分红,这势必将对现有市场产生强烈的示范效应。
时机不对 专家称不宜仓促上马
虽然对国际板是否是A股本轮下跌的“罪魁祸首”存有分歧,但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表示,目前,推出国际板的时机并不成熟。
“目前并不是国际板推出的好时机。”李迅雷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目前A股市场整体仍然比较低迷,而包括国际板等新的市场的推出,应当选择通胀出现回落、市场比较活跃的时期。
“至少应当一年以后再考虑推出(国际板)。”燕京华侨大学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华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国际板的条件仍不成熟,推出需要谨慎。华生表示,从长期来看,国际板是需要的,但任何事情都应当有节奏的进行。创业板运行时间不长,市场容量不大,许多问题仍亟待解决,市场约束机制也刚刚见效,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集中力量发展创业板,实现其估值合理化。另外,目前创业板的估值水平有所降低,“应当抓住这个机会继续发力发展、巩固和完善创业板。”他说。
“虽然国际板的推出有利于促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但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国际板推出的时机尚未成熟,创建国际板不宜操之过急。”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教授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现实性角度看,我国资本市场自身的制度性缺陷还未解决。从可行性上看,国际板推出的配套机制尚不完善。一方面,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的协调问题尚未解决。另一方面,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协调性尚需提高。从合理性上看,国际板应让位于新三板,不宜近期推出。
“国际板的推出要面对更多的技术性难题,人们在思想上对它的认识也不够统一,对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人民币货币监管政策以及资本市场监管政策协调等问题都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因此,面对我国资本市场现状,优先发展新三板才是适当之举。”刘继鹏表示,另外,从A股、B股、H股和国际板的关系来看,目前仍未理顺,也不宜匆忙推出国际板。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