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有毒玩具 内外有别

2011年05月30日 03:18 来源:北京晨报

  一家国际环保机构公布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让儿童玩具成为众所瞩目的话题——国内市场上大量存在的塑料玩具,含有危害儿童健康的邻苯二甲酸酯。有业内人士爆料,国内企业生产儿童玩具有两套标准,出口的标准很高使用无毒无害的漆和原料,而国内使用的是有很多隐忧的低成本染料和原料,玩具生产内外有别,“毒玩具”只伤害中国孩子。

  一个产品,两套标准,出口玩具使用无毒原料,国内产品为了降低成本则使用涉毒材料,这样的消息读起来让人五味杂陈。生产企业的道德水准令人遗憾,而面对“依据产品标准进行生产”的生产企业的振振有词,我们更是无言以对……

  批评

  商家不能看人下菜碟

  抛开客观原因,从生产厂家的心理分析而言,我认为与“欺软怕硬”有关。欧盟或美国玩具进口检测标准相当高,这些国家经济实力比我们强,科技比我们先进,某种意义上我们的企业需要“仰人鼻息”。我们生产工艺相对落后,经济实力相对薄弱,出口到人家国家时就存在一个心理上“不敢给次品”的惯性思维。再用一句俗话说就是:“看人下菜碟”。譬如招待客人,客人越尊贵上的菜品和档次越高,也是这个道理。

  这不是笔者的猜测,中国的商家极“聪明”,甚至聪明到了“投机”的地步。对于发达国家“高看一眼”,将一流的销售给人家,却将二流产品销售到国内,不仅儿童玩具如此,其他一些领域也是如此。部分企业有“媚外”和“欺穷”的心理存在,因为国内相对不发达,尤其是不发达的“穷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还非常多,这些无良商家骨子里就可能认为“高档的物品”就不应该让国内的人群享有。结果就是事实上欺负了弱势者的“孩子”们。

  商家“看人下菜碟”,背弃商业伦理和德操,最终丢掉的是自己的信誉和市场,这个教训早在多少年前就“买到了”。除了部分商家欺负国内的“穷人”,他们还把质量更次的产品销售到更不发达的地区……

  “黑心”商家的心黑就在于此,他们时时处处钻的是利益的空子,只要有可能就会想方设法去牟利,“看人下菜碟”只不过也是看重的利益。至于劣质产品伤害谁、结果如何已不在这些无良者的考虑范围。就此,笔者以为政府方面应深刻和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问题,除了从商业道德方面予以教育和引导之外,更应从制度和法纪上堵住商家们“内外有别”坑害国内消费者的巨大漏洞。

  毕晓哲

  反思

  关乎道德更关乎监管

  面对儿童玩具的毒性,有人指斥商家的道德品性,但这并不尽与道德有关。商家并不是故意丧心病狂地对国内销售有毒玩具,也不是对未曾谋面的异国他乡的孩子情有独钟,而是因为市场土壤尤其是政策标准环境、监管力度等,使得商家不得不搞起两套标准。

  一方面,如果出口劣质玩具,很容易就被检测出不合格,即便一时蒙混过关,但若对人家孩子的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就将面临严厉的制裁。到最后不仅可能失去广大的国外市场,更有可能赔得血本无归。利弊权衡之下,商家们在对外出口问题上不得不小心谨慎。同样的,国内市场上的毒玩具一样是市场规则选择的结果。在同样都符合国内相关标准,获得市场准入的情况下,若其他商家选择用毒玩具进行低成本竞争,所谓道德是没有任何竞争力的,劣币驱逐良币就是这么发生的。要么生产销售毒玩具,昧着良心赚钱,要么退出市场,然后看着别人大把大把地赚钱。

  其实只要看看国内外在玩具安全性上的相关标准,就可以看出为什么玩具业会上演现代版的“南橘北枳”。在欧美等国家与地区,邻苯二甲酸酯在儿童产品中已被禁止使用,但我国对于玩具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要求并无相关规定。欧盟等国家对玩具产品安全性更关注的是化学元素和重金属;我国儿童玩具的抽查检验项目主要为物理机械性能、燃烧性能、化学性能、标志和使用说明,不涉及重金属和其他化学物质。

  于是,当标准不够完善严格,当检测疏忽大意,不够重视,国内毒玩具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而当事后的维权索赔难于上青天,收益巨大而所付出的极小,商家们自然是有恃无恐。

  丁洪先

  提醒

  迫切需要权威的声音

  客观地讲,不同国家产品安全标准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不同的生产和消费环境要求,产品标准不可能完全一样。否则,也就不需要制定自己的国家标准了。同样,不同的安全标准也要分为两种情况。其一,虽然两种标准的安全指标存在差异,但具体到相应的社会需求环境中,并不存在优劣之分。换言之,两者都是安全的,也就没有必要一味盲从,非得让国内标准与国外标准一致。其二,国内标准的指标不尽合理,已经存在安全隐患,那当然必须尽快予以修订和完善。

  国内玩具大范围“涉毒”,究竟属于哪种情况?现在最需要的是权威声音。

  已知的事实是,国内玩具安全检测普遍不测重金属含量,可这些可能含有的重金属究竟对孩子的健康是否存在危害、存在怎样的危害、危害有多严重,显然都需要有关部门基于权威检测和市场调查之后的透明解释。如果我们的安全检测标准的确已经落后,已经存在安全隐患,完善国内安全检测标准无疑是当务之急。否则,只让毒玩具伤害国内的孩子,让人情何以堪?

  退一步来讲,即便这些玩具真是无害的,有关部门对不同标准的必要解释和说明也不可缺少。网络时代、信息时代,很多信息都是透明的,正如儿童玩具的国内外安全检测标准,消费者只要简单上网查询一下,就能发现玩具安全检测方面的国内外标准区别。然而信息获取是便捷的,消费者的专业判断却又是缺乏的。只见标准差异,而不知差异背后的安全状态,无疑会让消费者产生恐慌。

  刘化喜

  建议

  要强化产品安全监管

  尽管玩具生产厂商也应不断提高自身道德水平与诚信意识,但是趋利是资本的本能,所以玩具厂商难免会有通过降低商品质量甚至是在玩具中添加可降低成本的有害物质途径获取更大利益的冲动。而国内部分玩具厂家之所以生产出口玩具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则是因为国外对于玩具的相关原料标准要求非常严格。据介绍,在欧美等国家与地区,邻苯二甲酸酯在儿童产品中已被禁止使用;欧盟从今年7月20日起对玩具中特定重金属的限制从8种增加到19种;美国玩具安全新规今年也将实施新的铅含量标准,大幅降低玩具中的铅含量标准。在这种情形下,国内部分玩具厂家为了能让产品进入欧美国家销售,也就只能按照这些国家与地区规定的标准出口玩具,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各类玩具。

  而在我国,尽管包括儿童产品在内的商品质量安全标准不断提高,但是在安全标准的严厉程度方面,与国外一些国家与地区相比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包括玩具厂商在内的生产经营者具有必要的道德水平与诚信意识固然重要,但是国家制定严格的质量安全标准以及政府部门严格监管,才是确保包括玩具在内的商品质量与安全,减少各类商品对于消费者身体健康损害的根本。所以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质量与安全标准以及多大的政府监管力度,就会有什么样的产品质量与安全系数。有关部门理当从部分厂商生产搞两套标准中,看到我国产品质量与安全标准以及在监管力度上与国外存在的差距,不断提高我国包括玩具在内的各类商品安全标准以及不断强化我国商品安全监管力度,如此才能更大程度上维护我国消费者的权益,切实保障我国国民的身体健康安全。

  魏文彪

  ■延伸

  何不参照一下欧盟新规

  昨天的《海峡导报》报道,7月1日开始,欧盟将施行新规,对产自或发运自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聚酰胺和密胺塑料餐厨具采取特别措施。数据显示,截至27日,厦门检验检疫局同安办事处辖区累计出口塑料餐具22批、83.2吨。为此,厦门检验检疫局同安办及时将相关信息“打包”发送给企业,助力企业应对。

  欧盟将对聚酰胺和密胺塑料餐厨具采取新措施,这意味着国内的塑料餐厨具面临着更高的准入门槛,这或许会进一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出口。厦门检验检疫局及时行动,把相关信息传送给相关企业,助力企业应对,彰显了政府对待企业创汇的重视,值得一赞。不过,笔者放心不下的是:这样做是否同时也暗示了餐厨具生产企业要执行“国内国外”两套生产标准?联想到“毒玩具”,我们应该思考,到底哪个标准是能保障安全的?为什么玩具企业等不索性参照行业内领先国家的新规呢?

  黄齐超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北京晨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