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石油“跷跷板”逻辑:油价难涨 气价喊涨

2011年05月30日 13:00 来源: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劳佳迪 制图 任萍

  “1-4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同比增长了35.4%。 ”前天,国家统计局出具的工业运行成绩单可能会令近来抱屈不止的中石油感到尴尬。 “天然气进口价格仍然亏损,国内天然气价格偏低。 ”董事长蒋洁敏的喊涨言犹在耳。

  这似乎是眼看国内成品油涨价暂时无望时的一次 “战场”转移。日前,国际油价的宽幅震荡让发改委调油价的决策举棋不定,航空煤油出厂价的提高又流露出几分折中的用意。

  贡献了利润大头的上游业务涨势喜人,唯独对亏损板块耿耿于怀,这样的涨价逻辑却多少有些欠合理。

  呼吁“晒账本”

  临近下午2点,距离出租车交班期限还有足足两个小时,加气站门口却一如既往排起长龙,位于重庆市中心的朝天门附近几乎打不到车。自顾自抽烟的、下车聊天的、闷头发短信的……司机打发等待时间的百无聊赖折射出天然气供应的紧张。

  这一幕并非重庆专属,近几年即使不是供暖旺季,许多城市都在闹“气荒”。这也成就了中石油的涨价逻辑:正因为国内天然气价格与国际脱轨,所以导致供需不均衡。言下之意,要想刺激产量,只能提高售价。

  但只强调涨价,却被广泛质疑为“简单粗暴”。由于中石油坐拥80%的天然气经营权,更存在“逼宫”之嫌。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对记者表示,为排众议,今后各地天然气价格听证会上应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除了涉及国家机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外,天然气企业的成本数据、财务报告、运营状况,政府成本监审的定价文件等都应该公布。 ”

  中国人民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郑新业也对记者强调,目前天然气的经营成本缺少透明度,“在涨价之前,政府部门应当公开定价机制,增加燃气公司经营透明度。 ”

  “企业的经营应该看整体,天然气业务只是中石油业务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国内最大的上下游一体化油气公司,一个板块的亏损并不能简单作为国家财政或民众补贴的依据。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则对记者坦言。

  气价确实偏低

  如果按照中石油集团财务总监周明春此前对记者算的一笔账,去年整个集团日赚近4亿。记者更从财报上看到,在剔除业务拓展等因素后,集团员工薪酬支出也增长了12.1%。值得一提的是,提供亏损依据的进口天然气在公司的占比其实只有不到20%,整个天然气板块在一季度还是实现了68.85亿元的巨额盈利。

  不过,尽管是否应该涨价尚无定论,国内天然气价格偏低确实得到不少认可。通过业内测算,天然气价格是汽油的1/6,柴油的1/8,只略高于煤炭价格。 “如果考虑到环境成本较高,与煤炭相比天然气价格也偏低。 ”董秀成告诉记者,我国天然气出厂价大约只有美国的40%,欧盟和日本的30%。

  数据显示,我国西气东输一线出厂平均天然气价格为0.71元/m3,到达上海门站价格为1.4元/m3,终端用户价格为2.5元/m3;而从中亚进口天然气的西气东输二线国内首站霍尔果斯站的气价就达到了2元/m3,输送到我国中部气价更达到2.5元/m3,亏本运行不言而喻。

  但在上海石油学会瞿国华看来,改革的重点还应该放在研究如何降低生产成本。 “目前北京天然气价格分为四大类,包括居民、工商业、发电和压缩天然气母站,从去年9月起平均上调了0.33/m3,上海也于2008年11月上调了19%,今后价格上调空间已经不是很大。 ”

  寄望市场竞争

  一面是价格较国际水平偏低,一面是一味涨价的不合理,韩晓平对记者表示,推动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才提供了可行性。 “天然气价格低,中石油等企业在天然气方面的投资意愿不强,但天然气的价格应该由市场来定,并不是只有高价才能发展。我国天然气市场并未形成充分竞争。 ”

  “真实的天然气价格一方面要破除行政管制,另一方面要有充分的市场竞争,资源价改如果只放松前一面,而对另一面未有触动,那么这些本身处于垄断地位的资源企业就很可能会倾向于强化特殊利益。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如是说。

  他还以国际经验对记者加以阐释:“在美国和加拿大,经历了天然气上游价格管制到解除管制的过程,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竞争性井口价格能快速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他告诉记者,两国经验表明,放松天然气价格管制并未促使价格大幅上涨,相反开拓了市场和消费量,尤其是大工业用户的终端价格,“当然,改革的进程还取决于各国的天然气市场成熟程度。 ”

  记者了解到,此前发展中国家阿根廷曾对天然气实行政府价格控制,结果反而导致企业严重亏损。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李俊峰此前也表示,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重点在于价格形成方式更加市场化。他认为,未来天然气定价改革必然向着市场化、强调资源稀缺性和促进节能减排三大趋势前进。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