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蓝色潮起 青岛扬帆

2011年05月31日 00:0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本报记者 路敦海

  青岛开发区,石岭子人工鱼礁区,一筐筐新鲜的鲍鱼苗、海参苗投放入水,溅起一串串水花,也在渔民们心里泛起希望的涟漪。

  石岭子礁海域海底以前是光秃秃一片,投放人工鱼礁后可以附着藻类和贝类,并能吸引其他鱼、虾、蟹、贝等到礁区内栖息,形成良性生态循环链。如今,这里的“海洋人工牧场”已现雏形,项目明年建成后,年产值可达5亿元。

  深耕海洋牧场只是青岛发展蓝色经济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当时间的年轮将这个多彩世纪的第二个10年圈上印记时,青岛——这座曾经引领我国海水养殖五次产业浪潮的海洋城市,再一次吹响了向蓝色进军的号角。

  陆海联动,统筹发展蓝色经济,青岛扬帆起航。

  拥抱蔚蓝

  如果一座城市会做梦,那么青岛的梦一定是蓝色的。特别是进入2011年后,她的蓝色之梦愈发清晰。

  为梦想插上翅膀的是一份关乎青岛未来命运的国家级“蓝”图。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给山东半岛以及半岛的蓝色龙头青岛带来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第一份厚礼。这是“十二五”期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根据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按照以陆促海、以海带陆、海陆统筹的原则,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提升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核心地位,壮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两个增长极;优化海岸与海洋开发保护格局,构筑海岸、近海和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优化沿海城镇布局,培育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3个城镇组团,形成“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次重大战略机遇。青岛将“打造蓝色经济区”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写入青岛“十二五”规划,加快构筑“一带、五区、多支撑点”的蓝色经济总体空间布局,形成以环胶州湾为核心,东西两翼展开的蓝色经济带。“十二五”期间,青岛将大力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我国科学开发海洋资源、走向深海的桥头堡。基本建成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

  青岛已吹响蓝色经济号角,并引起了众多投资者跟进。2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恳谈暨项目推介会上,青岛一举签下总投资335亿元大单。5月11日,在香港举行的2011青岛城市发展战略说明会上,签订了总投资236.9亿美元的68个经贸合作项目。蓝色经济成为本次签约项目的一大特色,68个签约项目中,海洋生物、海洋旅游、海洋工程等蓝色经济产业项目22个,占总数的32.4%;投资总额65亿美元,占总额的27.4%。

  青岛优势

  青岛因海而生、凭海而兴,海洋始终是青岛最宝贵的资源,是青岛最大的本土优势,也是未来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发展海洋经济、建设蓝色经济区,青岛优势明显。

  区位条件得天独厚。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经济腹地延伸至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拥有近海海域1.22万平方公里,海岛69个,天然港湾49处,海岸线长711公里,占全省的24%,具有“山、海、城、文、商”有机结合的旅游资源优势。

  海洋科技力量雄厚。青岛拥有海洋科研、教学机构28家,有海洋领域的两院院士17位,各类海洋专业技术人才5000余人,特别是高级海洋生物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国同类人才的40%以上,海水养殖的五次浪潮都在青岛发起。

  产业支撑基础强大。多年来,青岛海洋渔业、港口物流、船舶制造、海洋工程建筑、滨海旅游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海洋生物制品、药物、科教、环保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青岛经济的特色。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青岛港口集群目前基本形成,青岛港是我国第二大外贸港口、世界第七大港,也是山东第一大港。董家口新港区开发建设正式启动。空港起降能力达到4E级标准,已开通94条国际、国内航线。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铁路连接全国网络。中美、环东亚、亚太新国际海底光缆均在青岛登陆。地铁一期工程试验段、海底隧道、跨海大桥、铁路青岛客运北站、青荣城际轨道交通、海青铁路、青连铁路等重点项目,将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条件。

  事实上,作为半岛龙头城市的青岛一直在半岛地区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九五”以来,青岛市海洋经济保持年均20%的增速。尤其是2010年更是取得长足发展,共完成渔业经济总产值335.7亿元,海洋产业总产值实现1500亿元,居山东全省之首。目前,青岛已经构建起较为完善的蓝色经济产业体系,在海洋运输装备制造业、海洋化工业、海洋船舶工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快速推进,蓝色经济呈现良好势头。

  立足高端

  蓝色大潮起,风正好扬帆。

  蓝色经济区建设为青岛“转方式、调结构”拓展了空间,搭建了平台,同时也明确定位和方向。落实各项规划,加快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和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海洋经济强市,正在成为青岛上下的共识。

  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未来10年,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要大力培育海洋新兴和高端产业,打造我国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走向深海的桥头堡,成为国家蓝色经济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引擎。到2015年,青岛要基本建设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区域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海洋科技教育人才中心、国际滨海旅游度假中心和国际海上体育运动中心,成为充满活力、人与海洋和谐相处的典范城市。

  3月31日,青岛召开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提出,青岛要抢占先机,在沿海海洋经济区建设中奋勇争先,努力当好建设蓝色经济区的排头兵。李群表示,青岛今后将努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海战略,加快海洋科技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引进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大项目,全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整个城市的宜居水平和居民的幸福指数。

  科技创新是实施蓝色经济区建设战略最重要的核心和支撑力量,推进“蓝色硅谷”规划建设成为重中之重。“蓝色硅谷”将成为科研成果的孵化区、产业发展的聚集区,成为海洋科技的研发中心、科研人才的集聚中心,全面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发展蓝色经济,需要打破人才“瓶颈”。3月26日,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青岛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四方共建中国海洋大学的协议,海大也将成为蓝色经济人才的摇篮,缓解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人才压力。作为我国唯一一个国家级海洋专业人才市场——“中国海洋人才市场”明年将正式建成,它将成为一个专门为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提供综合人才服务的平台,吸引来自全国乃至周边国家的海洋类各类人才来青。一年一度的青岛蓝色经济国际高端人才项目洽谈会也将搭建国际海洋高端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并设“蓝色经济国际合作奖”,鼓励人才项目引进。

  蓝色经济区建设同样离不开资金支持。4月22日,青岛市政府召开的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透露,今后5年,“青岛将投资6000亿元,重点建设300个重大项目。”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任振刚表示,到“十二五”结束时也许资金投入远不止这个数字。他表示,蓝色经济区建设资金将是多渠道的,包括财政资金、银行贷款、利用外资、民间资本、风险投资等等。4月13日,青岛市政府与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协议,设立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基金,这也是国内首只蓝色经济概念的大型股权投资基金。这笔高达100亿元的资金,主要是对拟上市企业及蓝色经济、高端产业企业进行直接股权投资;参与蓝色经济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蓝色经济区核心带动区、产业聚集区、功能园区开发建设;对重大项目提供引资服务并进行投资。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