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3日 00:0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赵霞
初夏,清华大学凭借“真维斯楼”成为了最受关注的高等学府。一栋教学楼的更名竟然能引来如此巨大的轰动,着实让校方始料不及。
公众不理解,也不明白:清华大学缺钱?凭什么为了几个钱就改楼名?以变更教学楼名作为捐赠回报——赤裸裸的商业行为——高等学府的纯洁和高贵不都被玷污了吗?
面对公众和媒体的种种谴责,清华大学的副校长程建平有些按捺不住了。程建平向媒体声称,清华大学曾拒绝五粮液集团5000万元冠名要求。言下之意是,清华大学在接受捐赠时,都非常慎重。
自然,有善良的公众在听到这番言论之后,能够马上沿着程校长想要表达的逻辑往下思考——相比起五粮液,真维斯似乎是好了一点。
好在哪里呢?一个是中国名酒、知名品牌,一个是知名的三流服装品牌。如果说这是一场品牌含金量的评比,论“资历”、论公众知晓度、还是论品牌价值,真维斯绝对不是五粮液的对手。
妙的是,在校园里、在另外一种逻辑的判断之下,五粮液的优势变得荡然无存。相比起五粮液大楼,真维斯大楼似乎好看了许多。然而,程校长的逻辑似有阿Q摸不得、和尚却可摸得之嫌。连管理者的观念皆如此,企业冠名教学楼怎能不被公众评头论足、分出个高低贵贱?
程校长的解释难平争论。口诛笔伐、唾沫横飞之下,尖酸刻薄之词和清华连在了一起。迫于舆论的压力,清华大学不得不将“真维斯教学楼”的铭牌摘下了事。
但是,清华大学里难道就这一座被冠名的教学楼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事实是,清华大学里被冠名的还有不少,比如新闻学院院馆“宏盟楼”、“郑裕彤医学楼”、“人文社科综合楼王雪莲楼”。奇怪的是,只有“真维斯楼”屡被责难。
说到这里,我想看客们都明白了。争论背后真正的缘由,并不是教学楼被企业冠名,而是教学楼被什么企业冠名。被“嫌弃”的理由是:这个服装品牌不该出现在象牙塔里。
一名清华学子在接受媒体访问时的话最为明了:“在这样的教学楼里上课,有在动物园批发市场的感觉,非常不自在。”
笔者想说,强者在心,有容乃大。“真维斯楼”里面走出来的不是衣控,五粮液楼中培养的也不是酒鬼,万里挑一的学子进入清华,感受的仍然是百年的底蕴,接受的继续是顶尖的教育。这种实力和底蕴岂是一个教学楼名能撼动的。清华学子乃至公众何不多点包容?
或许,这种对某个企业冠名教学楼的争论,在国外的知名高校看来有些不可思议。国际知名的高校用自己的教学大楼为企业冠名早已是平常事,但从来没听说,有哪所学校“挑剔”捐助者的身份和所从事的行业。
比如,2005年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为答谢李嘉诚的慷慨捐款,将研究中心命名为李嘉诚生物医学和健康科学研究中心;
2008年英国剑桥大学因爱德华夫妇捐赠巨资,而将新大厅学院改名为莫里爱德华学院。
接受何种类型的企业捐助,并没有影响这些学校继续为社会的进步奉献智慧、教书育人。相反的,吸收社会捐款更能够促进学校的发展。而且应该是多多益善。
这才真正做到了,捐助面前,人人平等。
相比其他国际知名院校在接受捐助时体现的智慧,清华大学如此将自己的教学楼及其他教学设施明码标价,放在网站上的方式明显有些“粗放”。
这场争论平息之后,希望换来的是学校更具智慧的捐款管理制度和受捐程序,而不仅仅是口水无数。若真能如此,未来还何惧它叫真维斯,还是班尼路?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