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3日 02:02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三年前的一场大地震,曾使四川省内一些受灾较重的乡村通讯不畅,很多营业厅无法正常运转。经过三年时间,无线通讯的重建工作进展如何?
2011年5月,在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游人如织,好不热闹。据四川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景区的重建中,移动公司协助进行的“数字化景区”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其中多个项目在全国同行属首开先河的创新。
而在成都龙泉驿区柏合镇桂花村的中国移动服务站,前来购机、买卡的村民络绎不绝。
“最高享受‘0’元购机优惠,大伙就能为家人添置一台崭新的手机,你说谁不愿意呢?”服务点的工作人员凌中富指着柜台里琳琅满目的手机说道。三、四年前如果哪位村民买了新手机,在全村也会引起不小的轰动,人们争相羡慕地把玩体验。而今,随着中国移动面向农村市场推出大量低价、优质的手机产品,并配备高额话费补贴。手机像家里必备的家电一样越来越普及,一家有几台手机也不再稀罕了。
村民通过四川移动推出的 “村级V网”、“合家欢”等业务,享受着低价、高质的移动通信服务。而通过四川移动布设的“村级服务点”,村民们享受到了“送到家门口”的便利服务。
据四川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述只是该公司在灾后重建中所做工作的一部分。四川移动在重建工作中,充分考虑到灾区的特点,打造出诸多具有创新理念的业务模式。
7年行程过千万解决万村通信问题
多年来,中国移动四川公司致力于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以“三网”惠“三农”,大力建设农村移动通信基础“覆盖网”,积极搭建移动通信农业“信息网”,全面拓展农村移动通信营销“服务网”。公司从上到下高度重视,专门设立相应机构,促进农村信息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在2004年以前,由于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四川是全国未通电话行政村最多的省份,数以千万计的山区群众还生活在 “通信基本靠吼”的时代。为彻底解决偏远农村群众的通信问题,自2004年以来,四川移动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先后投资超100亿元,组织220万人次、2万台车辆参与 “村通工程”建设,共运送物资、设备逾200万吨,行程超过1400万公里,累计解决了全川10962个未通电话行政村的通信问题,为穷山沟里的父老乡亲们架起了信息沟通和致富的桥梁。
“村通工程”的基站大都建设在偏远、交通极其不便的地方,不但要攀爬崎岖的山路,甚至还要飞渡河滩,克服高原缺氧、地广人稀、各种自然灾害频繁等特殊难题,建设条件异常恶劣。特别是在甘孜、凉山地区,由于地处横断山脉,气候恶劣,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最低温度零下30度,是全国“村通工程”最难打的几场攻坚战之一:18.8%的村未通路,19.69%不通电,手抬肩扛搬运建站设备距离最长达12公里,最恐怖的是道路落差极大,道路蜿蜒地沿着悬崖向上攀爬,最大的落差接近2000米,塌方和泥石流随时可能发生,在这里建成“村通”堪称奇迹。
七年来,四川移动累计承担了全省行政村“村通工程”83%的工程量,其中工程最艰巨、施工难度最大、施工条件最差的三州 “村通工程”任务全部由四川移动承担,正是在四川移动“村通”建设者们默默无闻挥汗水、洒热血的辛勤奉献下,一张现代化的优质通信网络覆盖了巴山蜀水,更多农村群众得以与城市人共享便捷多彩的信息化生活。
2010年10月26日,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巴底乡邛山二村顺利开通了移动基站,至此,四川省行政村“村通工程”圆满落下帷幕,全省行政村电话普及率达到100%。
四川移动简勤总经理曾表示,“十二五”期间,四川移动将继续大力推进“自然村通电话”工程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在行政村100%通电话的基础上,力争将四川省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比例提高至95%以上,实现全省“十二五”行政村基本通宽带,交通沿线和自然村基本实现通信信号覆盖。
便利、高质服务广受农村用户青睐
5月中旬的一个中午,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镇桂花村,各家各户的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
丰盛的午餐做好了,59岁的成慧清太婆像往常一样,一边用围裙擦着手一边掏出手机,电话拨通了,话筒里传来孙儿清脆的声音,“奶奶,我在放学路上了,10多分钟后就到家,放心哈。”成太婆的嘴角挂着微笑,分别拨通了在邻村建筑工地上班的儿子、儿媳的手机,催他们尽早回家吃饭。“我家老少四口人,现在人人都配上了手机。赶潮流的儿媳还用了两只手机,一只打电话,一只专门玩游戏、上网,而且话费还特别省,村里人互拨手机每分钟还不到一角钱,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成太婆感慨说,放在三、四年前,这是村里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手机价格的下降,近年来,农村的移动电话普及率持续走高,越来越多农民开始使用手机获取信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移动电话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一大亮点,一些省、市农户移动电话普及率很高,平均下来超过了每户一机。据四川移动相关人士介绍说,我省农业人口众多,为了让更多的农村用户享受优质通信服务,近年来四川移动在优化资费、为农村用户量身采购超低价手机、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服务渠道等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截至目前成效斐然,已切实大幅降低农村用户的通信费用支出,类似桂花村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农户们的生活正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变得更加美好。
眼下正值农忙,在桂花村的田间地头,到处是人们顶着烈日辛勤劳作的身影。忙碌间隙,村民们坐在田坎上或是掏出手机天南地北地聊天解闷,或是用手机发短信、上网看书读报。
据四川移动相关人士介绍,为满足广大农村用户的需求,近年来,四川坚持不懈地实施了一系列惠农工程,如推出G3手机0元购、村级V网、神州行家园卡、畅聊卡、农村合家欢及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神州行致富卡、返乡回川农民工的贺岁卡等,使四川农村移动电话普及率得以迅速提高,为农民脱贫致富插上腾飞的翅膀。
强大网络覆盖助力新农村建设
在成都市龙泉驿区茶店镇白果村,提起雷国章的名字,几乎没人不认识。他就是在当地“中国移动通信指定专营店”的经营者,本村和邻村的村民买手机、办卡都愿意找他。
雷国章回忆道,即便在5、6年前,当时村上多数人的通讯工具是到村委会打公用电话,哪家通了私人座机还是稀罕事,更别说用手机了。2007年,经过资格审核,雷国章幸运地成了当地首批中国移动村级服务点的工作人员。
“记得那时需要经常骑着摩托跋山涉水,到数公里外的邻镇移动营业厅批发回充值卡销售。沉甸甸的充值卡揣在身上,总是提心吊胆害怕丢失,加上携带不方便,最初连手机也没法多带几台回村……”雷国章回忆道。“后来有了这台‘空中营业厅’就省心多了。”雷国章指着柜台上摆放的一台外形和座机相似的设备说道。
一晃几年过去了,连村里14、5岁的初中娃都用起了手机,老太太站街上用手机和人聊天也再不稀罕了。去年底,雷国章也荣升为中国移动指定专营店的管理者。而他经营的“中国移动村级服务点”,在三年前只有一间简陋的门面。2007年开业当年,他每月卖出去的充值金额不到1万元。三年之后,该服务点升级为“专营店”,每月的充值额已突破了6万元。
像雷国章所开的专营店,只是四川移动遍布全省的“空中营业厅”大家庭中的一员。据了解,截至目前,四川省全省的村级 “空中营业厅”已达到1.48万个。根据规划,年内四川移动将在全省新增逾万个“空中营业厅”,加上现有的乡镇级服务渠道,在全省农村服务渠道的量累将突破3万个,为广大农村用户带去实实在在的方便和实惠。
自“5·12”汶川地震过后,四川移动全力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灾后恢复重建不是简单的建设,而是以更高的起点和标准打造一个安全性更强、覆盖面更全、承载量更大的通信网络。
截至目前,四川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较2008年翻了一番,载频数是三年前的两倍,传输光缆增长30%以上,HLR容量超过5000万,TD网络覆盖全省21个地市和县级市主要城区以及全部县城的中心热点区域。2010年9月以来,历时六个月开展“卓越128”网络跨越工程,在全省新增基站4140个。
同时,通信服务更加贴心。三年来全省新建7295个服务网点,总规模较震前提升83%。针对道路不通、交通条件异常艰难的边远地区,四川移动搭建自有物流配送体系,将手机、充值卡送进山区,并通过“空中充值”、“电话营业厅”等手段服务客户。在汛期,甚至采用马拉、徒步等方式运送物资,千方百计确保客户的通信畅通。
实践表明,移动通信为农村提供“造血”功能的重要作用已逐步显现。电话通了,农民受益了,凉山德昌县角半村的樱桃吸引了大批外地客户,年收入由2007年2600元/人提升到目前的5600元/人;阿坝理县大沟村农牧民通过移动通信网络的丰富应用,获取了脱贫致富信息、知识和技能,彻底解决了白菜产区因通信滞后,致使质量好、产量高的蔬菜无法增加收益的困境。通信信号还在提升农村基层行政效率上发挥了实效,甘孜州德格县白垭乡公安干警讲道:草原上治安案件经常发生,过去信息不灵报案不及时,破案率整体偏低。自从建了村通基站,破案率年年提高,发案率也降低了,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许凤婷)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