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小木偶 大产业

2011年06月04日 09:45 来源:经济日报

  以小女孩形象出现的“精卫”、造型滑稽的“水族”,不时在现场掀起阵阵掌声和笑声。自5月28日首演以来,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推出的大型经典神话舞台剧《精卫传奇》受到观众热捧,几乎场场爆满。在“六一”儿童节当天,容纳600人的剧场因观众太多而临时加座,营业收入超过10万元。

  “《精卫传奇》总投入达五六百万元。”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大型活动部经理王峥说,“我们预计演出六七十场就能收回成本,今年在北京就能演出100场。而通过品牌输出、版权加盟,这部剧还会在外地合作演出。”

  《精卫传奇》的成功演出,为中国木偶剧市场带来勃勃生机,这是中国木偶艺术剧院转企改制、改革创新的结果。

  成立于1955年的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在新世纪初期陷入困境,原来仅仅依靠财政拨款的传统模式不可持续。2006年8月,北京永庄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北京市文化设施运营管理中心共同出资对剧院进行重组,成为2003年全国启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以来第一家率先实现民营资本控股的改制院团。

  改制后,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按照“艺术围绕市场转、演员围绕观众转、经营围绕效益转、二线围绕一线转”的经营管理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小木偶、大产业”的发展之路。4年多来,剧院在艺术创作、演出场次、经营收入、演职员工待遇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善。

  据介绍,2010年,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演出1607场,是改制前的5倍;接待观众50万人次,是改制前的10倍;总收入超过3000万元,是改制前的5.8倍;营业收入2079万元,是改制前的4倍;利润804万元,是改制前的10倍;演职员工人均收入7万多元,比改制前增66%。公司资产评估值达到2.1亿元,比改制前增加近3倍。

  改制后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取得的这些成绩,正是顺应市场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的结果,这体现在剧目创作上。剧院不断加强剧目内容创新和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提高传统剧目和新创剧目的观赏性,从《精卫传奇》可见一斑。

  王峥说:“该剧使用120平方米的LED大屏幕来增强舞台布景效果,请来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专门创作背景音乐和主题曲,并融入杂技、舞蹈等元素,内容更丰富,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心理。”

  剧院改制后,提出“从单一的木偶演出向儿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营战略,将原木偶城堡改造成为以木偶戏演出为主、多业态经营的综合型的文化消费场所。在此次《精卫传奇》剧目演出的同时,木偶剧院还开发了种类多样的“衍生产品”,如精卫羽毛翅膀、精卫小徽章、精卫手持棒等。

  剧院还打破行业界限,先后与业内外企业合作推出《喜羊羊与灰太狼》《武林外传》《黑猫警长》等叫好又叫座的木偶剧目。

  王峥说,通过版权输出、品牌加盟,剧院先后在新疆克拉玛依、山东青岛等地建立连锁店,并与广州、天津等地的多家公司结成木偶戏演出的合作伙伴。

  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改制以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推进中外木偶艺术交流。剧院每年在国内的巡回演出达到300场,观众达10万人次。除此之外,剧院还邀请俄罗斯哈卡斯木偶团、台湾亦宛然掌中木偶团等到剧院演出,并先后五次组团参加政府举办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如今,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发展势头引人注目。2011年第一季度,剧院演出279场,比去年同期增长25%;接待观众8.5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3.5%;经营收入77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近60%。

  (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