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5日 14:51 来源:北京晚报
“跑赢CPI”成为许多银行理财产品上市时定要喊出的口号。在持续通胀的情况下,这句话也刺激着每个投资者的神经。
而在其他投资市场中,频频下跌的形势,让众多投资者望而却步。闲置的钱怎么办?银行业为了吸引投资者,纷纷推出“抗通胀”的理财产品。
然而,在纷繁复杂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中,投资者应该怎样去做?声称“跑赢CPI的理财产品的收益是否真的能完胜高企的CPI?业内人士也表示,尽管银行理财产品给人的印象是相对安全,但是其中的投资风险也不可小视。
酒类、艺术品
成另类理财产品
除了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外,许多另类理财产品也纷纷加入到投资大军中。在这些理财产品中,某银行推出了葡萄酒期酒投资理财产品。另一家国有银行日前也首次推出了期限为1年的白酒期权理财产品,投资者可以选择现金或实物白酒作为收益。银行纷纷推出艺术品和酒类的理财产品,今年3月,工行宣布又与北京天润新能正式签署了围绕碳排放权项目开展的金融市场业务合作协议,“低碳”环保概念走进理财市场。
据银率网统计,截至今年5月,国内银行共发售了13款投资酒类、茶品、艺术品的另类理财产品,投资标的拓展到红酒、白酒,甚至于裸钻价格、二氧化碳排放权等市场关注的热点上,让投资者感到很新鲜也很陌生。
北京银行理财分析师王薇表示,这样的另类理财产品并不是今年刚刚出现,早在2007年,民生银行就曾推出国内首款投资艺术品的理财产品,投资者在两年投资期满后,获得了25.5%的实际收益。2009年,建设银行也曾推出一款投资普洱茶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7%。另类投资理财在市场中是极少数,从本质上来说,并不适合普通老百姓,因为艺术品等另类投资往往需要大量资金。一般都是具有高资产净值的客户用以配置资产的,或者是具有一定这方面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的客户才会考虑。
“跑赢CPI”或成噱头
记者发现,某银行推出的“乾元-特享型(跑赢CPI)”产品,主打跑赢通胀,预期最高收益率为5.32%,理财期限为30天。
预期收益率是同期存款利率的3.59倍,但是在资金投入金额上也有要求。投资者要跑赢通胀,投入的资金额也得快马跟上,这款产品的门槛较高,产品的起购金额为100万。工行推出的信托类理财产品,“工银财富”(41天),预计最高年收益率可达4.1%,起购金额也不低,为20万。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有预期收益超过5%的理财产品,但是今年以来CPI逐步走高,4月CPI涨幅已经达到5.3%,而且市场预期5月CPI将继续走高。因此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想要敌过CPI的涨幅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记者对比多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发现,总体而言,收益率较以往的确在上涨,但其门槛也在相对提高。如5万、10万等较为亲民的起购门槛,相应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与储蓄存款利率相比优势不大。银行自身标榜的跑赢CPI的理财产品,门槛有的在几十万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00万,这也意味着并不是所有投资者都能有条件在银行理财中“跑赢CPI”。
每当小长假时,多家银行例行推出了揽储法宝“超短期理财产品”。在小长假期间推出的理财产品中,记者发现,有的产品预期收益率达到4.35%,也有某银行推出的“智慧添利7天型”产品,预期年收益率最高为2.3%。
根据普益财富数据,对16家上市银行今年年初投资的产品仍在运行和已经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数据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超过9成的单个银行理财产品无法跑赢CPI。
王薇认为,跑赢CPI当然是所有理财产品的目标,就实际收益来看,如果要和官方公布的CPI数据比较,有一部分一年期以上的产品还是能超过CPI的,只不过要看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对流动性的要求。举个例子,客户要求理财产品既承诺保本又能随时变现,那这种产品是必然跑不赢CPI的,所以跑不跑得赢,是不是噱头,不能一概而论。理财产品的设计本身就是因人而异,每款产品的投资目的都不一样,客户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的。
预期收益
不等于实际收益
投资者尹佳去年曾看到过这样的收益率宣传,“预期年收益率10%”,“最高收益可达36%”,如此字眼在银行理财产品宣传资料中并不新鲜,“然而一年下来,实际的收益率有时还不如银行存款,甚至亏损。”
尹佳提醒,有些投资者往往被很高的预期收益率吸引,而忽略了产品的风险,结果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大家要切记预期收益率并不是实际收益率,预期收益率往往是‘最理想状态’下的投资收益率,而这种‘最理想状态’在投资过程中出现的概率也很小。”他建议买理财产品,不能只听理财经理的一面之词,要看白纸黑字的合同,“既然是保本型的,合同一定要注明,还要看收益是固定的还是预期收益。至于外币理财产品,就一定要了解在买时是否先要把人民币折算成外币,然后赎回时再把外币折算成人民币。最终哪怕是银行投资持平,还得损失折来折去的汇率损失费。”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计算收益率时,许多银行理财产品没有将手续费等费用计算在内,而有些银行理财产品的手续费其实很高。一位网友曾在网上质疑,“银行理财产品计算收益率多少时,一般都不把各种费率加进去。实际结算的时候还得扣掉这个费那个费的。银行就不能直说费后收益率吗?”
“预期收益率的确不等同于实际收益率,或者说在风险没发生且理财没有提前终止的情况下才相等。”王薇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客户需要了解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都面临哪些风险,每种风险发生的时候会带来哪些后果,对收益造成怎样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仔细判断一下,各种风险发生的几率有多大,发生之后理财产品有没有设计补救措施,比如有没有抵质押物,有没有担保或承诺回购等。综合考虑之后,认为自己能接受再购买。当然,观察和判断经济形势的基本面很重要,银行产品本身以平稳为主,很多时候只要大的经济形势稳定,风险发生的几率就比较小。
谨慎买
股票挂钩型理财产品
交通银行一位理财分析师表示,理财产品并非一点风险也没有。如果银行兜售的是收益固定的理财产品,对于手头上有闲钱的客户来说,购买这样的投资无疑是划算的。但如果收益不固定,特别是收益与某种资产挂钩的结构型理财产品,投资者就要小心了,从过往的情况看,这类产品的风险很大。
每次看到理财产品上市时,尹佳总是首先关注收益率,其次才想到风险,“估计很多投资者都和我有同样的感觉。通胀预期不减,负利率横行的当下,不少老百姓都把存款转投到收益较基准利率稍高的理财产品上。”
“一般理财产品是不能提前终止的,同时,有关部门颁布的新的条例或法规,比如税收,可能也会影响实际收益。”王薇认为,除了市场风险、企业信用风险,投资者还要考虑流动性风险、政策风险。选择产品的时候首先应该充分考虑自己在相应的理财期内有没有可能用到钱,也就是说通盘考虑自己的用款计划,最好将资金按短、中、长三种期限分类,再按自身情况具体匹配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但理财专家也提醒投资者,要警惕收益率“虚高”现象,不少理财产品所标榜的收益率都是预期最高收益率,非保本浮动收益的情况下,这个数字并不代表到期收益率。理财专家提醒,一些中外资行常常会推出股票挂钩产品,其收益率也较为可观。部分外资行推出的挂钩港股理财产品,在部分保本的情况下,会有10%左右收益,这也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眼光。但是眼下股市低迷,要谨慎入手预期收益率较高的挂钩股票型理财产品。
“如果有人告诉你购买理财产品是没有风险的,那一定是在忽悠。”尹佳有了一年多的购买理财产品的经验,在购买产品前都要做一份“风险问卷”,就是测试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理财师会根据得分来判断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然后再配相应的产品,“所以投资者首要问题是要弄明白风险自己能不能承受?是否会有本金亏损的可能?有多大的可能性?在填写这份问卷的时候,也得真实完整。避免出现偏差,干扰理财师的判断。”
本报记者 赵喜斌 J209
宋溪 插图 H185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