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军情六处》中文版问世 解密真实007的谍战传奇

2011年06月06日 04:15 来源:信息时报

  

《军情六处》中文版问世解密真实007的谍战传奇
《军情六处:秘密情报局历史》[英]基斯·杰弗里 著宗端华 廖国强 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5月

  作者访谈

  作为被军情六处选中来查阅指定时间段内所有资料,并进行这次“揭秘”写作的历史学家和作家,基斯·杰弗里经历了一段兴奋而难忘的时光。他形容自己在初次捧起创建军情六处的首任局长曼斯菲尔德·卡明那用绿色墨水写下的手稿时,兴奋得“后颈上汗毛都竖了起来”。每一天的查阅和写作都像探险,因此,他希望能将这种兴奋传递给全世界的读者。

  5月28日,由英国军情六处授权、湖南文艺出版社引进的《军情六处》中文版在哈尔滨书博会上举行了首发式。这部由英国秘密情报局授权,批准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历史学教授基思·杰弗里查阅其绝密档案撰写的作品,是军情六处成立百年来的首部官方传记,解密了一个世界顶级情报机构的重重内幕,呈现了世界最神秘职业人群的真实生存状态。

  军情六处这一秘密情报机构因为詹姆斯·邦德而声名大震,即使外界纷纷猜测其真实的存在,但英国政府一直讳莫如深,直到1994年才公开承认这一事实。2009年,在军情六处成立百年之际,批准基斯·杰弗里教授无限制地查阅其一段时间的档案,才有了这部独一无二的传记。作为世界六大情报机构之一的军情六处,终于掀开了神秘面纱。

  作者基斯·杰弗里表示,自己幸运地成为写作者,经历了一点都不亚于军情六处招募特工的严格程序:“我在书中描述的曼斯菲尔德·卡明被遴选成为情报局第一任局长的过程那样,某个人可能会被邀请去伦敦参加一个会议,或者是一顿精致的午餐,并被告知‘会有有趣的事情发生’。我就是这样被邀请的。”

  这部作品前所未有地曝光了军情六处覆盖全球的情报网络,深度剖析了间谍组织的运行模式和游戏规则,立体展示了各国情报机构的合作与纷争,详尽记录了军情六处所开展的搜集情报、策反、暗杀、破坏等各色间谍活动,此外,还首度公布了格雷厄姆·格林、威廉·萨默塞特·毛姆、亚瑟·兰塞姆等大批重要特工名单,真实再现了007特工詹姆斯·邦德原型人物们传奇的特工生涯。

  发掘一个"真实的"军情六处

  问:在写作过程中,你遭遇的最大难题或者最大挑战是什么?有没有一些内容,因为考虑到保密原则,最终没有写到书里?

  基斯·杰弗里(下简称K.J.):最初,我想要讲述“完整的故事”,指名道姓地提及此段历史中所牵涉到的人物。毕竟,这是一个人工情报组织,个人对其历史而言占据核心位置。直到现在,除了历任局长之外,军情六处还从来没有透露过其官员的名单,我也是首次能够提及其中一大批人的姓名。但是特工则是另一回事。当军情六处的官员招募特工时,就向其保证,军情六处绝不会透露他们的名字。军情六处永久性地保守他们的秘密。这是一条严格的纪律,我只能使用化名或者特工编号来加以指称,以便讲述其故事。

  曾经有一位魅力十足的女特工,代号为“伊克利艾斯”。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驻里斯本情报部门主管的情妇。我在书中描述了她扣人心弦的故事(还附上了一张她从事间谍工作时的照片),但是我只能使用她的代号“伊克利艾斯”。

  只会说英语的邦德

  进不了军情六处

  问:《军情六处》是传记体的纪实作品,不知道在看完军情六情的详细史料之后,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把这些写成小说,可能会为世界文坛制造又一个“詹姆斯·邦德”呢?

  K.J.:曾经有很多很多时候,我都希望自己是个小说家,而不是一名历史学家。确实,简单地“编造”故事对我来说诱惑太大了,特别是当我在处理某些棘手的资料来源时,它们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适当地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加以联想,书中那些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神秘人物定能更加栩栩如生。但是,至于写小说,以后再说吧。

  我书中的人物肯定比詹姆斯·邦德有意思得多,因为他们是真实的间谍,真实的人。詹姆斯·邦德是一个伟大的娱乐形象(我喜欢关于他的小说和电影),但是他是编造出来的,跟真实的世界仅仅有些浮光掠影般的相似。在每一部电影的结尾,尽管浑身是血,遍体鳞伤,邦德都能顺利脱险。悲哀的是真实世界并非如此,官员和特工们都经历过失败,甚至死亡。从一个很小的方面讲,小说中只会说英语的邦德根本进不了军情六处,因为招募官员的一个必须条件就是外语能力。

  问:书里有哪些秘闻是几乎全世界读者都不知道的?

  K.J.:最大的秘闻就是真实的历史,它的真实性建立在那些从来不予示人的文件上。太多太多的细节都不曾为英国政府所知或者承认,此处难以一一列举。在那些“从来没有讲过的故事”中,包括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针对美国的情报窃取活动;军情六处20世纪30年代在罗马尼亚的活动,由于其情报站站长过于轻信他人,导致其失去了许多在苏联和保加利亚活动的特工,站长则深陷财政问题而不能自拔;处理叛徒的故事;1947年至1948年间旨在打击巴勒斯坦的非法犹太移民的“困窘行动”;1948年至1949年间穿越高加索山脉打入苏联内部的“登山者行动”;还有军情六处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之间在远东的活动。

  好作家不一定能当好间谍

  问:当看到英国名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和亚瑟·兰塞姆都为军情六处效劳时,你是什么感受?

  K.J.:关于格雷厄姆·格林,有意思的是,他根本算不上一名好间谍。但是,他却成为了一名关于军情六处的著名作家,并保留了他的训练记录,使得我能够在此书中加以引用。我很高兴中国读者喜欢他的小说——我自己也喜欢——说不定比起一些英国读者,他们更加熟悉他的作品。我在本书第十三章谈到一项军情六处的任命,一个货真价实的派驻“哈瓦那的特派员”,他以商人的身份作掩护,从事间谍活动。我加了一个注释,感叹道他所在的公司“不从事吸尘器贸易”。当我把这一部分的草稿四处传阅的时候,有读者针对这个注释评论道:“这是什么意思?我没看明白。”我当时没有解释,也希望我不需要向中国读者解释,因为在格林的《哈瓦那特派员》一书中,主人公詹姆斯·伍尔摩的表面身份就是一名吸尘器推销员。

  在我的书中,我也将首次官方证实,亚瑟·兰塞姆曾经为军情六处服务;萨默塞特·毛姆起初没有牵连,但他后来参与了一次早期英美联合行动——在十月革命后的苏俄从事反布尔什维克的政治宣传。

  真正的间谍更像普通人

  问:我们对于军情六处的了解,主要来自于“詹姆斯·邦德”,而随着近年来中国谍战题材影视作品的流行,中国版邦德也不断涌现,他们叫“余则成”“刘新杰”“老鬼”……文学和电影经典中的间谍代表和真实的间谍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K.J.:英国真正的情报人员和情报活动的相关元素无疑已经融入了邦德小说。然而,小说中的詹姆斯·邦德是各种类型人物的混合体,并不仅仅基于某一特定人物。作者伊恩·弗莱明曾“二战”期间为海军情报局服务,尽管从来没有直接参与军情六处的活动,他肯定知道很多军情六处活动的信息。

  20世纪30年代,比尔·邓德代尔担任军情六处巴黎情报站站长,在巴黎,他对美女和豪车的嗜好广为人知。他是个魅力十足、善于应酬的好手,但在晚年却变得夸夸其谈。西德尼·赖利,一个被称之为“王牌间谍”的人,还有保罗·杜克斯,两人都在1917年俄国革命后不断变化着身份活跃在苏联,他们也都是虚拟人物詹姆斯·邦德的可能原型。

  问:悬疑、惊险、智慧、力挽狂澜和牺牲,这是中国当代观众对间谍的认识,如此定义间谍,准确客观吗?你是怎么看待间谍这一职业的呢?

  K.J.:军情六处真实的历史并不是由那些极其神秘的“王牌间谍”或者玛塔·哈里式的美女间谍所写就的。真实的情况更像一个拼图版,包括细小琐碎的信息片段,由数千名不同的人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下收集得到,需要将这些片段组合在一起,才能拼成一副大的图画。这些人更像我们普通人,而不是魅力四射的超级间谍,他们更多依靠自身的智慧,而不是奇巧的小玩意,或许他们才称得上真正的“詹姆斯·邦德”。1分2分3分4分5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信息时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