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9日 08:25 来源:经济日报
信息通信业新的市场关注点和增长点在哪里?答案就是农村。
爱立信消费者研究室日前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固定电话的拥有率已经降至46%,而手机的拥有率则上升至90%,家用电脑的拥有率为31%,并有16%的受访者表示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购买电脑。使用互联网作为信息获取渠道的受访者从2008年的24%增加到2011年初的33%。用电脑上网、用手机聊天等个性化的工作和娱乐方式正在成为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道风景。41%的被访者表示,能随时随地连接互联网很重要。
这些数据的背后正如爱立信中国及东北亚区总裁马志鸿所言,在电信业市场,中国的农村消费者是一个极为庞大而又亟待开发的消费群体。随着中国农村经济条件的逐步改善,农村消费者必然会对他们的沟通工具和沟通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
此前,“5·17电信日”的主题也聚焦农村通信市场——“信息通信技术让农村生活更美好”,这一方面是动员全社会关注农村信息通信发展,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帮助农村人口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地区尽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均衡和谐发展;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信息通信业新的发展空间。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指出,推进农村通信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超过一半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村通信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持续深入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圆满完成了“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的“十一五”目标。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行政村、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比重分别达到100%和94%;我国100%乡镇能够上网,其中99%的乡镇和80%的行政村具备宽带接入能力;国内近一半乡镇建成信息服务站并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建成“农信通”、“信息田园”等全国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涉农网站近2万个。
随着“村村通”农村信息化建设以及“家电下乡”政策的逐渐深入,我国农村的信息化终端不断丰富和完善。农村居民在休闲方式和信息获取来源上也发生了变化,通过电脑和互联网获取信息,使用电脑进行娱乐,正在成为农村居民新的生产生活方式。
对于今后农村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
“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末,我国通宽带行政村比例将提高到95%;已通电的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信息下乡活动全面展开。”工信部副部长奚国华如此表示。
专家表示,有了初步的硬件设施和条件后,下一步的重点就是精耕细作: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网络覆盖水平和质量;更为重要的是,真正把应用开展起来,推出适合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业务。
从接入方式来看,爱立信消费者研究室的研究报告表明,在现阶段的农村通信市场,消费者对互联网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互联网已经日益被农村用户所接受。但农村电脑的普及率还远远落后于城市。从手机拥有率来看,农村消费者获得手机的门槛已经降低,而且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在手机上使用与互联网相关的业务,由此可见,手机互联网或将在农村市场拥有较大发展空间。
显然,新的市场将给全行业带来新的机会,而谁把握住了农民的需求,进行精耕细作,谁就能抢得发展先机。
提升农村信息化使用效率和价值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村地区电话全面覆盖,电脑拥有率加速提升,互联网接入条件获得较大改善,覆盖县、乡、村的三级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城乡之间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数字鸿沟明显缩小。但整个互联网上涉农信息和应用相对较少,权威性和准确及时性不够,农村信息化的信息资源平台和产业服务平台建设稍有滞后。目前农村信息化的重点要由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通道问题”转向提升农村地区的信息服务水平,提升农村信息化的使用效率和价值。
提升农村信息化的使用效率,一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农村信息化的易用性,开发和推广适合广大农民的低价、简单易上手的信息系统和终端,加快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二要重视农村信息化应用教育,目前农民使用电脑和网络的技能普遍较低,通过技能教育引导和教育农民有效使用电脑和网络等信息化设施尤为重要。三要推动农村信息化的融合化发展,实现通道融合、平台融合,宁夏、山西等地农村地区推广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三网合一”新村通模式值得借鉴。
提升农村信息化的使用价值,要将农村信息化融入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和新农村建设,使农村信息化成为传统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的动力、工具和支撑。农村信息化要进一步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增加涉农信息资源和应用数量,指导农业生产。要加强政府引导、规范和支持,推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信息的权威性、时效性和贴近性,使信息既能准确传达产业政策,又能及时反映市场信息,还能贴近农村的地域特点和实际情况。此外,要挖掘农村信息化应用的商业价值,鼓励和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