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房企A股上市依然悲催

2011年06月09日 14:51 来源:北京晚报

  早在2010年8月,证监会便对房地产企业的再融资申请采取“一刀切”的全面关停措施。然而今年5月27日,重庆地产龙头企业金科集团却高调宣布成功借壳上市。

  记者统计发现,今年4月份以来,包括金科集团在内,共有北京新华联置地有限公司、宁波银亿控股三家房企成功借壳上市。难道上市融资的大门又一次为房企敞开?

  三家房企借壳上市获批

  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即“国十条”),明确要求“证监部门暂停批准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证监会随后对市场公告,暂缓受理房地产企业重组申请。

  然而,时隔半年左右,今年4月19日,北京新华联置地有限公司借壳S*ST圣方获证监会批准;5月12日证监会批准银亿控股重组S*ST兰光;5月27日证监会核准ST东源以新增9.08亿股吸收合并重庆金科集团。

  在证监会与国土部严控房企上市的背景下,三家房企竟然在一个多月内的时间同时获批借壳上市。这不禁让一些业内人士感到费解,难道房地产企业借壳上市的闸门被悄然打开了?

  借壳成功是“遗留问题”

  对于三家房企借壳成功,业内盛传各种说法,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近日公开解释,“这些房企成功借壳上市,都是在‘限制令’出台前已经受理的房地产类并购重组申请,自去年8月以来证监会没有受理新的房地产企业重组申请”。

  “这三家房企上市仅是证监会处理此前房企上市申请的遗留问题。”平安某证券分析师告诉记者,北京新华联置地有限公司早在2009年便与S*ST圣方进行接触,而金科也是在2009年上半年便与ST东源制定了借壳上市的方案。可以说,目前三家成功借壳上市的房企没有一家是在国土部与证监会携手严控房企上市之后的事。

  “自2010年以来,国土部联合证监会一直对房企上市进行‘打压’的态势,房企上市大门重开的说法仅因几家房企借壳上市成功不太准确”。他表示。

  多家房企买壳遭“卡壳”

  对于“限制令”实施后的房企的借壳上市图谋,证监会丝毫没有松懈。

  5月30日,就在金科集团宣布成功借壳上市不到3天的时间内,ST德棉发布公告,控股股东山东德棉集团决定终止与上海爱家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009年11月签署的关于转让公司部分股份的协议。德棉集团拟再次公开征集协议转让其所持有的公司国有股8851.2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50.29%。

  根据原重组方案,爱家控股以5.2亿元受让德棉集团持有的公司5270万股股权,同时德棉集团以3.5亿元收购公司棉纺织全部资产、负债,公司以现金和新发行股份相结合的方式,购买爱家控股持有的上海爱家豪庭房地产集团10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ST德棉主业将由纺织转型为房地产。但由于证监会暂停房产企业借壳上市审批,公司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一直未取得证监会批准,只能终止原重组方案。

  相关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包括ST德棉、ST国祥、ST百科、ST二纺、ST嘉瑞、ST商务、ST白猫等多家欲转身房地产的公司重组案在监管层面卡壳。除此之外,如*ST钛白、*ST远东、ST琼花、*ST吉药拟转型房地产企业的计划也相继终止。

  终止的原因则很多是因为“目前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一直在进行中,此次涉及房地产行业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已不具备实施的基础”。

  “曲线上市”亦难逃监管

  “目前,房企上市无论以借壳或者直接上市,都必须由证监会会同国土资源部对公司进行核查,核查后不存在土地闲置和炒地行为的公司才能进行到证监会正常的审批过程。”国信证券分析师表示,对于目前的房企来说,符合上述条件的房企少之又少,因此,房企上市“只可远观”。

  不能借壳也不能直接上市,那么成立以非房地产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曲线上市进行融资是否能成功?答案也是否定的。

  这位证券分析师举例说,如果一家房地产公司成立一家食品公司,并借助食品公司的名义上市,从目前政策角度来看是可行的。但公司一旦上市,任何再融资行为一样要受到证监会以及国土部的联合监控。也就是说,只要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中包括了地产业务,今后的各种融资举动就要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管。

  “自今年以来,各大上市公司掀起了一阵剥离地产业务的‘风波’。全国各地的上市企业似乎都在把地产这块烫手的山芋尽快抛出去。中国高科、高新发展等上市企业都已发布公告表明要出售旗下地产项目或相关业务。”这位人士表示,目前上市企业唯恐怕自己的地产业务阻碍了公司融资与重组。可以说,即便还有房地产公司目前想要借道上市,也要好好掂量掂量融资成本了。”

  本报记者 徐楠

  ·新闻延展·

  200多家中小房企被挤出市场

  房企上市目前似乎成为了一条“死胡同”,中小房企的资金问题又将怎样解决呢?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至5月,国内共有50多宗房企并购案例的发生。

  北京虎杰投资机构分析师张寅认为,目前市场上有土地和项目的中小企业开发商已经不到10%,市场上经营性现金流减少,而活跃的房地产开发商也已经从2007年的500多家,缩减到去年不到300家,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部分开发商在土地和项目上资金开发能力的缺失。

  张寅表示,在每一轮宏观调控过后,大型房地产企业的市场份额都会出现一定增长。“招保万金”四家房地产企业,2010年的市场占有率已由2009年的3.16%上升至4.13%。今年以来,尽管在政策的严厉打压下,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定的调整,但是大型房企的销售额和营业额并没有出现很大的浮动,第一季度业绩发布会上显示,销售成绩仍然较好,万科的市场占有率从2007年的1%提高到现在的5%,由此也可以看出被挤出市场的还是一些中小房企。

  ·相关新闻·

  中信地产停止IPO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因让路中信集团整体赴港上市计划,中信地产已停止IPO计划。对此中信集团相关人士并未针对此事向记者给予明确答复。

  但从近些年的动作可以看出,早已完成资产整合的中信地产,一直在考虑IPO,并曾成立上市办公室进行积极筹备事宜。

  中信地产官网显示,2009年中信地产完成华南公司、华东公司、华北公司的业务整合工作。华南公司原总经理李康担任中信地产的新任总裁,2010年,李康又开始担任中信地产的董事长。在公司愿景中,中信地产意图成为中国一线房地产开发企业。

  近些年,资本市场上也频频传出中信地产借壳上市或IPO的消息。其中,2009年,资本市场风传中信地产借壳珠江控股上市,但该消息后被中信地产否认。此后,资本市场再次传出消息称,中信地产有意借壳粤宏远完成上市计划,随即便被粤宏远发布公告澄清。两次借壳传言后,中信地产IPO的风声渐起。

  2010年6月,中信集团董事长孔丹宣布将赴港进行整体上市。当时,中信集团的财务报表处于30年来最好的状况,总资产超过2.1万亿元,拥有近40家子公司和控股公司以及8家上市公司。接近中信地产的人士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中信地产只能放弃单独上市的计划,配合集团整体上市。

  资料显示,2010年,中信地产销售金额达282亿元。而一旦今年中信集团赴港上市成功,将可能为整个集团筹集到约100亿美元的资金,中信地产亦或将从中获得可观的资金份额。

  据了解,中信地产已于去年底确定了“3+1”的发展模式,即住宅、商业、度假3个产品系列以及以中信集团产业链为基础的服务平台。目前中信地产除加强住宅品牌打造及销售力度外,也储备了一定规模的优质写字楼和综合体项目,以便在未来的市场形势中熨平风险。

  本报记者 李宛霖

  房地产公司借壳上市表

  借壳公司壳公司借壳是否成功

  北京新华联置地S*ST圣方是

  有限公司

  银亿控股S*ST兰光是

  金科集团ST东源是

  上海爱家投资控股ST德棉否

  有限公司

  金浦集团*ST钛白否

  国信集团ST琼花否

  广州广电地产*ST吉药否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