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江苏: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图)

2011年06月10日 09:2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提示

  

江苏: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图)

  “十一五”时期,江苏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平均每年分别增长45.6%和64.7%,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幅23.7%和34.0%,2010年分别达到23.6万件、13.8万件,分别占全国的21.3%和18.7%;商标、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产出数量,均处于全国前列。

  江苏省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省。

  形成合力推进战略实施

  

江苏: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图)

  2008年起连续3年专利申请量位居全国第一,2009年起连续2年专利授权量位居全国第一,2010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跃居全国第一。江苏知识产权工作稳健而又快速,坚持领先一步。

  各级党委、政府对知识产权工作空前重视,知识产权工作范围空前拓展,全民知识产权意识空前提高,知识产权发展环境空前优化,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空前提升,这是业内人士对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2年来的评价。

  

江苏: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图)

  2008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出台后,知识产权战略迅即列入江苏省委、省政府重要议事日程。2009年开年的日历,几乎成了江苏省知识产权工作的大事记:

  

江苏: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图)

  1月5日,省政府以1号文件颁布实施《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月12日,省委明确提出,江苏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要走在全国前列;2月1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江苏省政府签署《创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合作协议》,共同创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2月16日,江苏首次知识产权工作会议召开,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创建示范省工作做了全面部署;3月2日,省政府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列入年度50件实事;5月20日,《江苏省专利促进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于10月1日起施行。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和有力支撑,与江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方向一拍即合。知识产权战略从一开始就承载了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掌握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期望。

  在省委、省政府的推动下,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快速形成。13个省辖市设立知识产权局,全省105个县(市、区)有102个挂牌成立知识产权局,省市县3级专利、商标和版权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同时,省政府、13个省辖市和部分县(市、区)建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主持,知识产权、工商、版权、公安、海关等部门组成的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各地、各部门合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企业成专利创造主体

  搭建一面专利墙、构建一个专利信息数据平台、撰写一篇行业知识产权分析报告、实施一个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工程师——这是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在推进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过程中提出的5个“规定动作”。他们的想法是引导企业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战略性地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提高企业竞争力。目前,全省已有220家企业承担了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培育了艾杰生物、熊猫电子等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2008年,江苏研究制定了地方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2006年时,全省只有不足千家企业实现了知识产权制度、人员、经费和机构‘四落实’。我们想,如果企业都能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一定会得到大幅度提升。”江苏知识产权局局长朱宇介绍说。历经2年打磨,在参阅和借鉴了ISO9000、ISO14000以及卓越绩效管理等诸多标准体系的基础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以下称《规范》)最终形成。《规范》对于涉及企业研发、采购、生产、贸易和对外合作等诸多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都设置了相应的控制制度和操作流程,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中所有涉及知识产权的各项活动都处于受控状态,形成企业持续稳定的系统化、规范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近两年,江苏通过组织企业开展贯标示范创建工作,引导了一大批企业积极贯彻执行《规范》,有效地强化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基础,促进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健康发展。

  王桂香是尚德电力公司的高级知识产权管理经理。她介绍,虽然尚德电力从成立开始就意识到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但一直没有配备专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规范》出台后,尚德电力按照要求设机构、建制度、出细则,目前已经有一支10人组成的知识产权管理专职团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截至2011年4月底,公司已经申请了专利220余项,其中近5成为发明专利。

  法尔胜公司则按照《规范》建立起公司奖励制度。他们将每年5月定为“创新月”,对专利申请、授权,对产业化效益显著的专利技术,公司都根据专利产品的市场效益按比例给予发明人奖励。负责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副总裁刘礼华介绍,奖励制度激发了公司内部的创新热情,目前法尔胜30%至40%的小发明都来自于车间一线员工的建议。

  2年多来,和尚德电力、法尔胜一样,全省2000多家企业参与了“贯标”工作,其中1130家企业参与了省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单位创建。

  推动作用日益明显

  随着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政策导向的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产出快速增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显现。2009年和2010年,江苏省企业专利申请量均居全国第一。在江苏省规模以上企业中,近7%拥有专利的企业,创造了25%的营业收入、30%的利润和将近60%的新产品出口额。

  “十一五”时期,江苏省每年申请专利的企业数从3229家发展到10054家,是“十五”时期的3.35倍。2010年,企业专利申请量占全省的比例已经超过50%,其中超过100件的企业达到276家,超过300件的企业达到42家,超过500件的企业也有10家。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产值占本土工业比重,也由2005年的20%左右上升到2010年的48%。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追求。

  “要使企业创造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将知识产权上升为公司发展的战略。”这是南京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2000年,公司成立初期完成的“增强增韧高性能尼龙的开发与应用”项目,成为公司最早的专有技术。在此基础上,公司先后承担了2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产品迅速进入市场,但由于没有及时申请专利,一些同行企业虽然起步较晚却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痛定思痛,公司高层将知识产权列入公司的发展目标。目前,公司已申请专利69项,授权43项,并以自主知识产权参与了5项国家标准的制定,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企业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国内企业要实施弯道超越,必须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兵马未动知识产权先行。”面对国际市场竞争对手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发起的诉讼,牛塘化工凭借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对知识产权制度的熟练掌握,积极应对“337调查”等涉外知识产权诉讼,最终获得胜诉,扩大了海外市场。

  针对企业的需求,江苏还设立了9个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目前已经有近4000人接受了系统的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其中144人已经得到了省人社厅授予的知识产权工程师职称。

  “按照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或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我们要培养1.5万名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使知识产权工程师占研发工程师比例超过3.6%。”朱宇说。

  创新氛围正在形成

  知识产权战略已经成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助推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

  为使战略性新型产业获得更好地发展,江苏开展了LED、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新型环保和物联网等重点领域的专利分析和预警研究,及时发布预警分析和信息,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此外,江苏还建立新兴产业重点企业知识产权联系制度,帮助企业解决知识产权疑难问题,引导企业组建知识产权联盟,让更多的企业快速适应、掌握知识产权竞争规则。

  2010年,江苏省高新技术领域授权发明专利3559项,实现产值近3万亿元,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6个新兴产业授权发明专利2900多项,实现销售收入2万亿多元。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是江苏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抓手,目前已经成为各城市创新环境的一张名片。

  由于集聚了一大批创新能力较强的科技型企业,江苏各地表现出极大的专利创造热情。2010年,作为地级市的苏州专利申请量超过7万件,作为县级市的昆山专利申请量接近1.5万件。目前,江苏已有11个省辖市、5个县级市和5个国家级园区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和园区,成为全国拥有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最多的省份。

  令人欣喜的是,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正在由原来以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为主,向苏中、苏北地区推进,扬州、宿迁等地都显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在江苏,以知识产权战略的推进为标志,浓厚的创新氛围正在形成。

  “十二五”时期,江苏还要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上下更大功夫,把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好。

  (责任编辑:曹伟)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