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一支有“精神”的队伍—— 记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第八党支部

2011年06月13日 14:27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第八党支部,由规划院土地规划所八名党员组成,担负着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国土规划、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等多项重大业务工作,同时还承担了10余项地方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技术服务工作。

  第八党支部是一支经得住考验,危难时刻总是冲在前的队伍。2008年以来,第八党支部先后承担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灾区的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等多项急难险重任务。

  第八党支部还是一支有“精神”的队伍。“我们干规划的,担当社会责任是种本能。”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在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后,编制完成一张张图纸、一份份规划文本,只希望能对得起百姓,对得起神圣的事业和永驻心中的党旗。

  “这就是国家院的水平”

  土地规划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规划的质量影响着一个区域的长远发展,容不得丝毫含糊。

  第八党支部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业务能力强。无论是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编制,还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可他们不仅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还取得了一系列应用性成果。如今,规划所又参与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制,希望能交出一份“经得起考验”的国土规划。

  “小到一个数据,他们都反复核对、统计。起初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要做得那么细呢?1+1=2,又不是测量。但看到规划本子后就明白了——图文对应严密,数据准确无误。这就是国家院的水平。”一位曾与规划所合作过的省级单位负责人颇有感慨地告诉记者。

  知情人透露,在编制玉树藏族自治州及所辖六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这支队伍深入到各县、各部门召开各类座谈会20余次,访谈百余人次。“实地调研是否扎实,对规划编制来说至关重要。”一位党员解释说。

  第八党支部负责人张晓玲告诉记者,无论是重大项目实施还是各项公益性工作,承担工作量最大的都是党员。在党员的带领下,不计得失、甘于奉献在全所蔚然成风,“出差最多的同志全年在外工作时间超过230天”。

  通宵干活,对他们来说,更是家常便饭。“出外业时,大家经常干到凌晨两点,回到驻地躺两个小时,6点钟起身再返回到现场。”

  创新团队工作模式

  在玉树一州六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题前,人们无法想象这支团队竟然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完成了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地处高原的玉树,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自然条件极为艰苦。此外,玉树位于三江源地区,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规划编制条件异常复杂,与常规土地规划差别很大。最大的难题还在于,基础资料极度匮乏,土地管理基础十分薄弱,玉树地区一州六县国土资源部门总共不足70人,历史上从没有编制过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资料几乎为空白。

  然而第八党支部做到了。面对恶劣的高原环境,他们创新了工作方法,采取集中—分散—再集中的递进工作模式,有效保证了团队的战斗力。针对玉树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与现实条件,他们又提出了“生态先行”的规划理念。资料匮乏,他们就把内业与外业结合起来,内业在“先”,带着问题和初步方案进行实地调研,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克服人手不足的困难,他们联合青海、甘肃、江西三省规划院及成都市地籍事务中心共同组建了“创先争优青年团队”,联合攻坚。事实证明,这种联合作战模式对于推动中心工作,特别是应对重大任务、应急任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创先争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团队业务能力与思想水平提升的过程。据张晓玲介绍,党支部非常注重培养团队意识,树立全所、全院一盘棋思想,建立一线人员和二线人员共同协作的工作模式。

  此外,他们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制等重大业务工作中,深入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切实做到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玉树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刚刚完成,新的紧急任务又接踵而至——必须在年底前完成玉树一州六县总共七个规划的编制工作。“时间不等人,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张晓玲告诉记者。

  一般来说,编制一个常规的土地规划至少需要1年时间,而这次他们只用了4个月。

  成绩的背后是不计辛苦的集体付出。“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玩命干才行。”田志强说,为此他五赴青海,四上玉树,被同伴们戏称为“五四青年”。青年团队中的另一位同志主动去往路途最远的治多县,海拔近5000米,期间患感冒被强行送到卫生所输液……

  而预备党员祁帆,为了这项任务,将原来计划2010年夏天举行的婚礼,推迟到了国庆节。婚后几天,就辞别新婚妻子,重返青藏高原。

  采访中,从支部领导到普通同志,他们绝口不提那些日子的劳累与辛苦,“我们做的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而已。”他们说,很庆幸,自己所学的专业对灾区老百姓有用。

  相反,大家说得最多的是对这段特殊经历的“幸福回味”:“废墟中的玉树人从没有垂头丧气,依然笑得灿烂。他们的热情和信任、顽强与乐观不断鼓舞着我们。”

  2010年12月3日,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召开的“创先争优、践行在高原”座谈会上,一位党员骄傲地说:“在编制玉树规划的日子里,我常常想起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的底色,大概就是爱与奉献吧。”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