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视窗

2011年06月14日 00:48 来源:经济参考报

  美联储政策工具失灵?

  6月11日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刊登《政策无力》一文称,经济数据为美国经济复苏拉响了警报,尽管离二次衰退还很远,但复苏乏力同样令人难以忍受。更让人担心的是,政策决策者在坏消息面前似乎已束手无策。

  去年夏天,美国经济复苏陷入停滞状态,华盛顿立即展开行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购买价值6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把长期利率压制在低位。之后,在当年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共和党就削减所得税和延长失业救济期限达成了妥协。

  片面地讲,美国的经济发展似乎就是在不断重复着历史。貌似前程似锦的复苏再次被就业市场泼了冷水,新增就业岗位从今年2月至4月的平均22万个,骤降至5月的5.4万个。失业率连续两个月反弹,升至9.1%。而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速按年率计算只有1.8%,二季度预计只会比一季度略有提高。这样的局面虽不是所谓的“双底衰退”,但美其名曰“复苏”,实在有些勉强。

  但华盛顿的反应与去年截然不同。在6月7日的一次讲话中,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明确地承认目前美国经济出现了不平稳地放缓迹象。但随着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即将于本月结束,伯南克并未暗示接下来会有第三轮。

  可以肯定的是,伯南克认为美国经济将自行返回之前强劲复苏的态势,目前的停顿是由日本大地震后供应链中断及高油价等暂时性因素造成的。但这种低迷势头若持续下去,美联储似乎缺乏信心再次出手。伯南克承认,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

  对于此轮量化宽松导致的结果,实在难以鸡蛋里面挑骨头:利率被压在超低水平,美元也维持弱势,而股市却在上涨。真正困扰美联储的是它为此付出的代价,招来了外国政府、国会山中的共和党议员以及美联储内部的猛烈抨击,这些批判产生了人们对通胀的恐惧,足以动摇量化宽松政策的预期目标。

  如果货币政策在经济促进上表现得无关痛痒,那么财政政策则有些蛮横无力。去年12月份的刺激协议只能持续一年,而财政紧缩政策将在明年1月启动,类似的做法已由一些州政府施行。甚至在此之前,奥巴马总统为了获得共和党在提高“债务天花板”(目前为14.3万亿美元)问题上的支持,他可能会在削减开支上作出妥协。共和党人表示,他们希望在预算开支上再削减2.5万亿美元,否则就别提妥协两字。目前双方还未达成一致,虽然副总统拜登领导的一个协调委员会正为此事进行磋商,但双方难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商量。

  有鉴于此,美国财政部警告说,它或许会停止支付某些款项,但并未挑明是国债利息或是需要财政填补的日常支出。评级机构惠誉说,美债评级可能被降低,在此之前,穆迪也发出类似警告。(龙二 编译)

  美国经济复苏:消费和就业谁先行

  日前一期美国《商业周刊》刊登彼得·科伊撰写的《美国经济的“您先请”》一文称,美国公司期待消费者花钱,而消费者却等着公司提供就业机会,无论谁能先迈出这一步,都对美国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1901年,威廉·伦道夫·赫斯特掌控的《纽约日报》刊登了一幅漫画,主人公是一对过于讲礼貌的好朋友:阿方斯和加斯顿。两个人都谦恭地坚持让对方先走,让过来让过去,结果两人始终都未能穿过一扇敞开的大门。

  110年后的今天,经济学家将妨碍美国经济的“阿方斯和加斯顿”称为“协调失败”。因为消费者不消费,公司就不增雇人手,又因为公司不雇人,消费者也就缺乏消费意愿。自2007年12月美国经济大萧条陷入最严重的衰退以来,这种互相观望的局面就一直存在。很多美国人希望有人能站出来力挽狂澜,帮助他们重新返回繁荣的轨道,但他们却对全部拯救措施失去了信心,那些用以重振信心和恢复增长的零利率手段、对银行业的拯救措施、弱势的美元以及令联邦赤字承压的刺激刺激方案,统统都是浮云。

  最新数据显示,根据标普/凯斯-希勒5月31日公布的指数,美国20个大城市房价今年跌至2003年以来最低水平。经济学家保罗·戴尔斯认为,今年房价延续下跌趋势并不奇怪,甚至会到明年。此外,美国会议委员会公布,消费者信心指数从4月份的66降至60.8。供应管理学会公布的制造业数据也不乐观。

  精英阶层和普通民众之间的紧张关系并未得到缓解。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为代表的那些华盛顿经济政策制定者,继续以捍卫经济复苏为由,为其救市措施和宽松货币政策进行辩护。伯南克在4月份的讲话中说,在其看来,主要危险不是做得太多,而是还不够多。

  瓦尔拉斯的研究者、麻省理工学院宏观经济学家富兰克林·费雪指出,经济总能自我修复这一概念并不总是正确,即便你清楚经济或早或晚得以自救,但你不得不考虑,“或晚”的结局是否遥遥无期。

  现在的风险是,经济没有实现满员雇用,而是陷入了“低就业复苏”的低增长困境。虽然美国公司没有再次裁员,但它们也不愿增雇人手。当待业在家时间过长,失业人口的工作技能就会退化,其人脉就会丧失,重新就业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小“我认为我们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商业咨询公司A lixPartners首席执行官弗雷德·克劳福德说,“社会上有一种普遍的不确定感。”芝加哥布特/凯洛格商学院金融信任指数3月份跌至20,接近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数值。

  实际上,这里有两个僵局。在经济层面,消费者和企业都在等经济转好的信号。在政治方面,决策层围绕经济需要政府给予更多还是更少帮助争执不下。谁能让美国再次出现增长,谁就该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龙二 编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