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4日 06:4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昨日,央行网站公布了中国金融学会第九届全国优秀金融论文获奖名单。其中,由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张晓慧、纪志宏、崔永撰写的《中国的准备金、准备金税与货币控制》,获得一等奖。该文通过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得出的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实现准备金税最大化的最优准备金率为23%左右。
该论文主要结论为:一是准备金作为一种税收类似于其它政府税收一样服从“拉弗曲线”(Laffer Curve),并存在一个最优的准备金率,当准备金率上调到这一最优的准备金率水平之后,反而可能会由于“税基”的流失而导致准备金率工具在流动性管理和货币控制中的功能减弱。
该论文的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得出的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实现准备金税最大化的最优准备金率为23%左右;二是如果货币当局迫于经济形势的需要,进一步将准备金率提高到最优准备金率以上,准备金率工具在流动性对冲或货币信贷控制中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这时就需要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存贷款利差和准备金存款利率等方式来进一步扩展准备金率工具的使用空间。
文章作者认为,上述结论所隐含的政策含义也是非常明显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外汇大量流入的背景下,货币当局为了维护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可以通过适当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办法来回收更多的流动性。
第二,当前我国法定准备金率的最大使用空间为23%左右,而现实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5.5%(这是该论文成文时的水平,现在大型金融机构已升至21%),这意味着当前我国的法定准备金率工具还存在很大的上调空间。
第三,如果法定准备金率将来已经上调到最优准备金率以上,外汇资本大量流入和货币当局被动投放基础货币的局面还未得到缓解,可以通过扩大存贷利差、提高准备金存款利率和调整存贷款利率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工具的使用空间。但在不对准备金存款支付较高利息的情况下,准备金率政策的最大使用空间一般不会超过50%。
第四,进一步来看,该论文的理论模型也表明在当前我国外汇资本大量流入的背景下,保持存贷款利率的管制和适当的利差对于扩大货币当局准备金率政策使用空间、提高货币政策的可供选择工具也是非常必要的。
该论文强调,但是应当看到,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存贷利差会逐步缩小,准备金率工具的使用空间可能会受到挤压,但人民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准备金存款利率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工具的使用空间,但支付较高的准备金存款利率必然会加大中央银行的财务负担,最终也将难以维持下去。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存贷款利率的管制增加了中国人民银行可用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数量,从而根据“丁伯根法则”(Tinbergen Rule)可以实现更多的货币政策目标。
文章最后说明,上述政策含义只是基于理论上的推导,并建立在一系列的假定基础之上,这些严格的假定与实体经济运行还存在一定差距。
(责任编辑:王炬鹏)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