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4日 07:56 来源:经济日报
目前,我国北方冬小麦已陆续开镰收获。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告诉记者,据田间调查,今年冬小麦“产量三因素”中,亩穗数增加,穗粒数略增,千粒重可能略减,单产可望提高,今年夏粮有望再获丰收。
今年冬小麦生产经受了干旱的严峻考验。从去年秋冬种开始,我国冬小麦主产区连续4至5个月没有有效降雨,加之气温持续偏高,有风日数多,土壤失墒快,冬小麦主产区气象干旱面积不断扩大,麦田受旱程度逐渐加重。在连续两次遭遇干旱的不利气候条件影响下,今年冬小麦为什么还能有望获得丰收呢?郭天财说,其原因有5个方面:
一是去年麦播时底墒好、播种质量高,奠定了丰收的基础。去年秋末,我国冬小麦主产区的降雨量较多,麦播时土壤底墒普遍充足。充足的底墒和麦播时晴好的天气,使得大部分麦田做到了适期足墒播种。加之去年秋冬播的整地播种质量普遍提高,绝大多数麦田苗全、苗齐、苗匀,基本苗数充足,为培育冬前壮苗和适宜的群体、保证后期足够的成穗数打下了基础。
二是抗旱浇麦力度大、效果好,赢得了丰收的主动权。今年开春之后,面对我国冬小麦主产区近60年来最为严重的气象干旱,国家及时出台了抗旱浇麦补贴政策,各地动员全社会力量,普遍采取了“以浇为主,措施前移,分类指导,科学应对”的麦田应变管理方针,克服种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挖掘一切水源,凡有水浇条件的地方都做到能浇尽浇,使前期受旱麦田基本上都普浇了2遍至3遍水。结合抗旱浇水,绝大多数麦田还普遍追施了化肥,有效促进了苗情的转化升级,为小麦顺利返青、起身创造了良好条件,把干旱对小麦生产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
三是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下了及时雨,促进了苗情转化升级。今年2月下旬和5月上、中旬,在我国冬小麦返青、起身、抽穗、扬花以及籽粒灌浆的关键时期,黄淮和华北地区3次出现大范围降雨。这几场大范围、长时间降雨使得绝大多数麦田旱情得到解除,其余麦田旱情得到明显缓解。降雨还促进了根系生长,保住了冬前分蘖成穗,有利于小麦顺利返青、起身,有效促进了苗情转化升级。5月8日至10日,在小麦抽穗、开花的需水高峰期,我国冬麦区又一次出现大范围降雨,进一步解除了旱情,满足了冬小麦籽粒形成与灌浆对水分的需求,对保花增粒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在小麦籽粒灌浆高峰期的5月20日至21日,我国冬麦区再度出现大范围降雨,这场雨不仅对小麦籽粒灌浆十分有利,同时也有效遏制了干热风发生的危害。在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关键时期的几场降雨,对今年小麦丰收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四是春季低温时间长,利于形成矮秆大穗。今年春季,我国冬麦区低温持续时间长,延缓了小麦的生长发育进程,小麦的起身、拔节期较常年平均推迟7天至10天,幼穗分化发育的时间相应延长,有利于形成大穗多粒。同时,冬春干旱和春季持续低温的共同作用,还有效抑制了大面积旺长,使小麦的植株高度明显降低。据调查,今年我国冬小麦主产区的植株高度普遍较常年平均降低5厘米至10厘米,株高降低显著增强了小麦的抗倒伏能力。
五是病虫害发生普遍较轻,利于后期干物质生产与积累。受长时间干旱影响,我国冬小麦主产区经常发生对产量威胁很大的病虫害,如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穗蚜等,今年发生危害程度普遍较轻。由于病虫害发生程度轻,小麦植株的茎秆和叶片干净清秀,绿叶面积大,加之近期降雨后天气晴好,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制造与积累。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