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多管齐下疏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2011年06月15日 07:53 来源:经济日报

  “菜篮子”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既要千方百计缓解农民“卖菜难”,也要想方设法缓解城市居民“买菜贵”;既要积极维护好农民的经济利益,也要切实保障好城市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消费需求。因此,需要把解决当前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

  本期“中央电视台 经济日报联席评论”关注话题——《多管齐下疏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今年3月下旬开始,部分地区、个别品种蔬菜出现“价低卖难”现象,时令鲜菜、叶菜类价格降幅较大,引起社会各方高度关注。

  这一现象的出现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去冬今春气温高,蔬菜生长快、产量高,包括叶菜类在内的应季蔬菜集中上市,市场供应量大幅增加;二是去年蔬菜价格一路飙升,菜农们为增收选择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导致局部市场供大于求;三是燃油价格上涨,运输成本增加,导致产地蔬菜外运不畅;四是一些农户有惜售心理,产地农民相互观望,期待价格上涨,这种心理的趋同性导致田间蔬菜未能及早收获销售,造成了产地积压。

  针对今年春季蔬菜滞销问题,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和各地方政府、行业组织、零售企业等千方百计为农民解忧。商务部连续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商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维护蔬菜市场稳定。一是建立“农超对接”救助机制,组织“农超对接”试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多采购“卖难”蔬菜,努力把采购价格维持在合理水平,并在超市门店设立“卖难”蔬菜销售专柜,销售难卖的蔬菜;二是建立农批对接救助机制,发挥“双百市场工程”等流通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在大型批发市场设立“卖难”蔬菜销售专区,减免此类蔬菜的入场费等相关费用;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临时收储一批“卖难”蔬菜;三是建立网上救助机制,依托商务部“商务预报”、“新农村商网”等网上产销对接平台,组织农业合作社、农业种植户发布蔬菜“卖难”信息,组织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布需求信息,开展网上对接撮合;四是拓宽菜农直销渠道,鼓励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设立临时性蔬菜直销专区,允许菜农免费进场销售自产蔬菜;在注重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支持农业合作社和农民进入城市社区和街道直销蔬菜;倡议机关、企业、学校、部队等集体食堂多采购滞销蔬菜。

  此次解决蔬菜滞销,主流媒体发挥了积极作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党报在第一时间阐释蔬菜滞销原因,推动疏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则在解决农产品滞销方面加大报道力度,及时免费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并将农产品相关负责人的联系方式无偿打在屏幕上,使得经销商能及时与其对接联系上,并紧急制作了反映农产品滞销问题的公益宣传片、开设了“农产品供销站”节目板块,加大相关资讯的播出力度,切实为农民解燃眉之急。

  经过多方努力,5月份,部分叶类蔬菜价格止跌回升,一些地方蔬菜滞销情况有所缓解。

  有关专家指出,“菜篮子”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既要千方百计缓解农民“卖菜难”,也要想方设法缓解城市居民“买菜贵”;既要积极维护好农民的经济利益,也要切实保障好城市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消费需求。为此,需要把解决当前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

  一是相关部门要加快制定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把“菜篮子”基地建设好;二是引导农民科学种植,避免盲目生产,大面积蔬菜更要合理错开播种期,避开扎堆上市,避免“卖难”发生;三是增加对蔬菜运销经营补贴,大力降低物流费用;四是提高蔬菜生产经营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五是切实减少流通环节,发挥“农超对接”、“农批零对接”等长效机制作用,组织指导大型连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运销企业等与蔬菜生产大户、合作社等建立密切的产销合作关系;六是加大信息发布力度,科学引导生产和消费。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运输、批发、零售大多以分散的个体户为主,信息渠道不畅。应该成立非营利性的信息服务组织,及时收集、分析、预测市场信息,对菜农和企业进行指导,避免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浪费。此外,还要开展蔬菜收储,调节上市时间,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的应急调节作用。同时,必须加快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研究促进“菜农投保”,构建风险救助机制等等。

  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还必须突出蔬菜流通设施的公益性,建设一批社区平价菜市场;鼓励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设立临时性蔬菜直销专区,允许菜农免费进场销售自产蔬菜。与此同时,还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创造条件,鼓励开展“农社合作”,在注重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支持农业合作社和农民进入城市社区和街道直销蔬菜。

  我们相信,只要齐抓共管,建立起长效机制,农民朋友的“菜园子”定会更加生机勃勃,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定会更加丰富多彩。

  (本文执笔:李予阳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节目播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