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一周传媒重点]杜绝社会暴力在于制度建设

2011年06月16日 06:27 来源:时代周报

  本期主持 张敬婕

  最近一周,发生了很多以“暴力”为主题的新闻事件,有些是直接的身体暴力、有些是精神暴力,还有一些则是规则暴力。无论暴力的形式如何,在暴力背后我们深切感受到的是,公平、正义不应成为社会稀缺资源,这一方面在于社会监督,另一方面更在于制度的有力保障。

  央视女被削 拦车者被撞

  6月9日,各大媒体报道了发生在央视门外的一桩离奇案件,一女子的鼻子被暴徒削去,血洒满地。目击者在微博(http://weibo.com)上转述了该受害女子当时的说法,“一个男的过来问她是中央电视台的么,她点头称是,立马被行凶(削鼻)”。12日,《北京晨报》追踪报道,海淀民警连续工作21小时后,在密云县将犯罪嫌疑人徐某抓获。至于男子的作案动机,目前警方正在调查之中。新闻从业人员作为“脆弱群体”的处境也由此在各大网站上被热议。

  据6月10日《新京报》报道,河南老农陈道荣承包乡里植树权,成立护树队对偷树者殴打、私自罚款,被以涉黑罪判刑。家人怀疑与乡派出所长恩怨有关,该所长拒绝回应,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护树队解散后,偷树行为再次盛行。护林本是有利于公共利益的好事,但是不能以此为据而暴力执法。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出发点是好的,但不讲究方式方法的后果就会造成“善始恶终”。

  这两起事件都还只是皮肉之伤,而发生在广东惠州火车站的拦截火车事件却让人丢了性命。因不满列车晚点,10余名滞留乘客强行进入铁路轨道欲拦截列车,其中一名冲进线路中间的旅客被当时正通过该站的一列列车当场撞倒身亡;另一名旅客被工作人员拉出铁路线时不慎摔倒,经医院初步诊断为皮外伤。(6月10日《羊城晚报》)为此,铁路部门呼吁:“铁路运输安全秩序需要大家共同参与、维护,不要做影响铁路安全畅通和危害铁路治安的事情。文明出行,共筑平安旅途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看来,火车晚点,铁路部门责任全无,遇上了只能怪自己运气太差。

  特权受监督 微博曝乱象

  涉及阶层、贫富差距的事件历来是民众敏感关注之所在。根据网友爆料,《羊城晚报》6月12日报道了一则新闻,广东河源市东源县公用事业局公务员廖浩撞死一对母女(母亲24岁,女儿仅3岁)后照常上班。河源市公安局向《羊城晚报》证实,事故发生后,由于所在单位担保,并没有对廖浩采取措施,等事故责任确定后再采取措施。对造成2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肇事者,是否适合由单位担保?有律师认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有明确规定:对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嫌疑人,以及其他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这则新闻中,令人愤怒与不解的是,为何肇事者因为公务员的身份就能享受法律条款之外的特权,但令人欣慰的是网友扮演了重要的“信源”角色,再加上大众媒体的跟踪报道,使得社会监督和媒体监督没漏死角。

  曾任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的孙廷喜近日被任命为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6月10日中国新闻网)在他之前,河南省交通厅已有四位厅长“落马”。在交通运输这个“高危”职业、厅长这个“高危”位置上,孙廷喜是打破前四任的宿命还是重蹈覆辙,自然是广大民众热议的话题。这无异是当代社会又一种怪现状:官员的职责、使命本是更好地为公众服务,首当其要的是考察其执政能力和服务态度,廉洁是官之为官的基本素养。但现实是,一些官员执政能力倒还在其次,其能否廉洁奉公还成很大问题。为何在同一“肥缺”上四位官员接连落马?这个问题值得反思:如果官员不把自己看成特权阶层,不去为特权寻租;如果社会没有创造寻租的潜规则和官场文化,如果媒体和公众不顺从官钱交易的规则,积极监督、勇于干预,类似的怪现状能否变少?

  而近日,针对官员贪腐,有网友效仿印度的做法,创建了三个民间反腐网站,分别是“我行贿了”、“我行贿啦”和“我贿赂了”,期望通过网络与民间的力量,遏制腐败的蔓延。但这类网站无法核实信源的真实性,难免出现造谣诽谤、传播不实信息的追责,值得引起注意。(6月13日中国网)另外,新华网、《扬子晚报》6月13日报道称,微博传播已曝诸多乱象,特别是一些规避各种责任的商业微博需引起公众注意:草根“牛博”聚集“粉丝”为敛财;“粉丝”成为商品;“僵尸粉丝”造泡沫等。再加上微博直播“捉奸门”,实名揭丑也造成了很多法律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不良影响。

  南科大弃考 高校非净土

  筹建4年仍未获得教育部批准招生资格的南科大宣布“自授文凭”,并自主招收了45名学生入校学习。此前,深圳市委组织部发布公告,面向国内公开选拔2名正局级的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也曾表示,教育部支持南科大的教改探索,但任何改革首先要坚持依法办学,要遵循国家基本的教育制度。这意味着,已在南科大就读的45名学生必须回到高考制度规则下。

  但是,今年高考的第一天,这45人最终没有一人走进考场参加考试,学校准备的两个考场也被迫取消。东方卫视采访了几名在校生,他们表示只要能学到真本事,只拿到南科大的文凭也甘愿。尽管学校通知学生来校高考,“走个形式”,但是学生们对学校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理念的坚持,让无论是校方还是公众都看到了一批对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保持非常清醒认识的年轻人的决心。

  无独有偶,一则“毕业证学位证不得与签约挂钩”的新闻,同样让我们看到传统大学在培养与社会对接的人才时所面临的尴尬处境。(6月12日新华网)毕业生“被就业”凸显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传统大学考核学生是否合格的标准,限定在对既定学科既定知识的掌握上,而并没有量化或细致的指标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只要完成了学分、考试及格就能够毕业,但是进入社会这个更大的舞台以后,“毕业”并不代表“可就业”。

  况且,高校本身也并非全无尘埃的净土,屡次爆出的学术不端事件,最近又添新例。江苏省电力设计院的一名高级工程师潘晓春发现清华大学的硕士孟昌波及其导师马吉明教授抄袭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与这二人进行沟通无果之后,他实名举报到清华大学,在被校方踢了几次皮球后,无奈将此事发到网络上。(6月12日《现代快报》)借助舆论的力量,最终清华校方认定:孟昌波和其导师马吉明初步构成学术不端,6月底将会做出最终的调查和处理。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师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