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8日 08:44 来源:中国经济网
塑化剂事件蔓延牵出食品安全新课题———
食品产业链太长中小企无力管控上下游埋隐患
台湾“塑化剂”污染影响面愈来愈广,已演变成全球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记者昨天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截至6月16日,受台湾塑化剂污染影响暂停进口产品名单新增至1002种,问题企业增至302家。“塑化剂”的影响力不止中国内地,日本、菲律宾等其它国家被波及“塑化剂”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如何有效管控食品产业链,才能将食品安全风险降至最低?”的思考。记者昨天获悉,在日前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工信部、农业部等九部门主办的“2011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该话题成为业界热论的焦点。
○动向大企业上游自建原料基地下游自建销售渠道
据了解,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其中原因之一是食品产业链长,作为生产制造环节的食品企业,对于上游原材料、下游流通领域的安全缺乏管控力,同时也无力管控。
“食品安全管理的难度在于目前全球化的生产链条太长,由无数地区和无数环节拼合而成,这无疑大大增加了管理的风险和监督的成本,”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郭巍青指出。记者在日前采访时了解到,不少食品企业均表示,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食品产业链变得越来越长,食品生产企业管控产业链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如何系统地对食品产业链进行有效管理是摆在每个食品企业面前的一项严峻挑战。
据悉,目前有部分大型食品企业为了整个链条安全,管控的“手掌”已从食品生产制造环节,延伸到上游。日前,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向记者表示,在产业链的源头,该集团重点加强种植养殖、建设项目管理、新品研发与上市前的风险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广泛推行现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标准规范,确保生产过程得到有效控制;在产品出口端,建立了标准化的产品放行、冷链物流等环节的食品安全标准和管理流程,把好到餐桌前的最后一道关。“以大米产业链为例,通过建立、收购大米加工厂增强了产品的自我供应能力,同时以加工厂为核心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形成了上下游密切配合的供应链和销售渠道,体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价值链竞争优势。”
广州酒家集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以该公司的月饼制造的原材料之一咸鸭蛋为例,该公司自行选择养殖生产基地,从鸭苗、饲料、防疫甚至养鸭场环境如水质、土壤、空气等都一一做出检测和规定,以保证供应到该公司的咸鸭蛋质量、规格为最安全、最符合要求的。“别人采购的咸鸭蛋成本可能1元/个,我们的咸鸭蛋成本则要2元/个,贵一倍。”
○问题中小企业无力“掌控”上下游
不过,在食品制造行业里,占据半壁江山的是中小型企业,它们并没有实力掌控到整个产业链。“食品安全事故一旦发生,消费者和监管部门第一时间追责的是食品生产企业,然而对于企业来说,上游原材料种养植、加工制作环节如何,我们不是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很难掌控,也难以把控。”昨天,一家广东本地食品生产企业坦言,尽管该公司在采购原材料时,要求供应商提供质量保证的承诺书、检测报告,在进货时也有自己把关的环节,但由于产业链长,对于上游原材料的安全性仍然是忐忑不安。
有业内人士指出,要食品企业打造或管理体整个产业链很不现实,也不符合现代工业发展规律。他举例称,汇源果汁就是打造整条产业链,从种植果园、到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然而汇源果汁这样需要的资金、技术和其它资源很多,“当初汇源果汁掌门人要将汇源卖给可口可乐,原因就在于此,他无法也没有能力再掌控整条产业链。”
○专家建议政府重典治乱才是根本
上游原材料安全,是生产制造环节安全的有效保障之一。如何有效管控食品产业链各环节的安全,将风险降到最低?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认为,食品产业链里面的每个企业,应依靠现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标准规范,识别产业链存在的各种食品安全风险,形成风险控制方案,管理好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使食品安全在产业链的各环节之间实现无缝对接。
“要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政府的严格监管,重典治乱固然是重要的抓手,但企业的自律也必不可少。”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何计国认为,要保证企业自律,行业内必须建立完整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企业只有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把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做好了,才能有效地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郭巍青则提出,一是缩短食品生产的链条,尽量回到本地生产,使其全程透明化。”消费者与提供食物的人和地发生联系,能够产生对食物的信任。”不过,他又说,这能否推广呢?“也许你可以自己种菜,但是你能自己种出喝的咖啡吗?”二是改变自己的消费口味,减少过分追求“色、香、味美”食物。“现代人对食品的口味要求越来越多是造成食品工业无限膨胀之源,厂家一边不断增加添加剂一边不断压缩成本。”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