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部分大牌只剩汇率差价 去香港扫货没以前划算了

2011年06月19日 03:52 来源:都市快报

  见习记者 钟兰

  上周末从香港赤腊角机场直飞回杭的李小姐说,现在去香港血拼已经没以前那么划算了。大牌不仅很少打折,而且全球调价之后和内地相比只剩一个汇率差价。算上机票、酒店以及餐饮费用,这种利用周末往返香港、杭州两地疯狂扫货的行为,越来越不被人看好。

  大牌全球调价之后,香港不少品牌涨价的幅度超过内地。大牌们虽然彼此心照不宣,行为却出奇一致——通过逐步调价的策略,缩小香港与内地的价差,从而让奢侈品在中国的价格逐渐达到一致。

  李小姐在杭州一家私企担任管理职位,上周末她按照以往的习惯飞了趟香港,打算买齐下半年需要用的消费品。结果到了香港一看,自己想买的不少商品价格和杭州相比已经没有太多的优势。

  李小姐原本想买一条宝格丽经典款的玫瑰金项链,临走之前她特意去杭州大厦的宝格丽专柜看货,记下了价格,是16000元人民币。按照以往惯例,如果在香港买的话,算上汇率差,价格最少能便宜五分之一。结果这一次,她在香港的宝格丽专柜看到同样的款式标价为19000港元,换算下来和内地售价基本持平。

  接着李小姐又赶去海港城的FERRAGAMO,看中了一款紫色塑料凉鞋,标价1500港元。而这双鞋,她前阵子刚在杭州大厦店看到过,标价是1500元人民币。“早知道就在杭州

  买了,标价签都是一样的,只是差了个汇率而已,没便宜多少。”

  更让人郁闷的是,原本此时即将步入传统的打折季,按照以往惯例不少大牌会打出诱人折扣,但是这一次,李小姐非常失望。“以往GUCCI、celine、burberry、tod's等品牌最低能打到5折,这次去那里看到根本就不打折,而现在杭州的专柜已经开始打折了。”

  “周末打飞的去香港扫货”,这种曾经在白领中十分盛行的时髦购物方式越来越失去了吸引力。除去汇率,以往的购物天堂香港,其优势减弱,很难再激起大家打飞的去血拼的冲动。

  这一切,都和奢侈品的全球定价策略相关。商务部在今年4月份提出了奢侈品内外价差导致消费力外流的问题。4月份之后,奢侈品进入全球调价期,部分奢侈品的香港涨幅高于内地,这其中以香奈儿、宝格丽等品牌的表现最为明显。

  一份调查数据显示,香港作为内地人出境血拼的第一站,这几年来一直以低价优质的商品吸引着内地客前往。面对内地消费者超乎想像的强劲消费力,大牌调高奢侈品在香港的售价也就不足为奇。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