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网民批评武汉水涝:市政建设应“眼睛”朝下看

2011年06月20日 00:44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篇题为“春季到武汉大学看樱花,夏季到武大来看海”的帖子在网上甚为流传,说的是武汉市遭遇的特大暴雨。据媒体报道,武汉市17、18日遭受10余年来最大暴雨袭击,降水量达192毫米,相当于一天泼下15个东湖的水量。此番降雨大大超过该市的排水标准,城区出现大面积渍水,全市主次干道、小巷均出现不同程度渍水,一些车辆淹入水中动弹不得。

  排水不畅,武汉一夜成泽国,引发网民热议。有网民认为,近期南方强降雨是造成武汉成“泽国”的客观原因,但现实问题是排水能力严重不足,这给全国其他城市的市政建设敲响了警钟。有网民表示,市政建设的“眼睛”要多朝下看,提高城市排水能力。

  江城真成“江”城民生很“受伤”

  媒体报道称,18日,武汉入梅以来第3场强降雨长达20多个小时的大暴雨,让武汉几成“泽国”,82处路段不同程度积水,部分地区积水甚至没过腰部。

  署名“想上班先生”的网民戏谑说,“花公交的钱,坐轮渡的票!武汉暴雨后公交成轮渡!罕见呀!”

  署名“孤雁2008”的网民说,近日的暴雨,使武汉也没能幸免于受灾。渍水阻塞交通,郊区蔬菜生产基地被淹,农民受损失,中心城区居民吃菜受影响,本来就走高的菜价又推上了一节。

  一日变“泽国”谁之过?

  综合媒体报道和网上帖子以及微博(http://weibo.com)来看,网民对武汉市的排水设施建设意见很大,认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者需要认真反思和警醒。

  署名“深谷闻溪流”的网民分析说,武汉可是江边的城市,应该最容易排水的,唯一的可能是排水系统能力严重不足。

  而媒体报道说,据武汉水务部门透露,武汉现有管网有的还是清朝年间修建,排疏能力退化严重。署名“章子零”的微博批评说,市政不利给老百姓带来这么多烦恼,该批评就得批评,该建议就建议,武汉人再怎么豁达也不能容忍城市建设漏洞百出。署名“O nce夏末”的微博说:“武汉市民表示鸭梨(压力)很大,不知道成为中国的威尼斯的市长作何感想?”

  “今天(19日)这场雨,是武汉今年入夏以来第三场暴雨,全城大面积淹水,导致主要干道交通瘫痪,就连新建成的武汉大道也堵成几公里的长龙,老堵点雄楚大道、武大八一路更不用说,领导们怎么至今未拿出暴风雨天气有效的应急方案?非要将市民培养成开船能手,渡河高手才行吗?”署名“廖群浪”的微博质疑说。

  “武汉市政建设这10年主要集中在路面以上,地下的排水系统可能没啥变化,这算不算是面子工程的一个方面?市政建设应该是全面系统的工程吧,怎么有这么大漏洞出现?”署名“宝刀在飞”的网民质疑说。

  署名“秦前红”的微博还从房地产开发方面找了原因,“现在的武汉,其交通已经不起一场中等程度降雨的冲击。过去20多年来,大多数的房地产开发,都伴随着给排水等公共设施的偷工减料。”

  市政建设的“眼睛”要多朝下看

  武汉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提高该市应对大雨、暴雨的排涝排渍能力。但有网民表示,排水设施建设应落到实处,不能只搞政绩工程。

  署名“依旧水连天”的微博说,偌大个武汉,年年大雨年年渍水,领导的眼睛不能只盯着那些政绩工程,今天修桥,明天钻洞,领导们的眼睛要多多朝下看看城市排水设施。

  署名“隐身北极”的网民对武汉市的排水问题表达了担忧:“排水问题很多年以前就暴露出问题了,却还没解决,居然还在修地铁?!灌水的话怎么办?”

  “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城市,面对强降雨显得太无力。城市地下下水管道规划跟城市规模本身不相匹配,加之全市干道都在地铁施工,严重影响地下管道的疏通能力!寄望城市轨道交通尽快竣工的每一个武汉市民,都希望城市有更加长远、周全的城市规划!”署名“孤手摘星_2010”的网民说。

  署名“严茂胜”的微博说,中国的城市建设中,地面存在硬化过度的通病,无法往下渗雨水,单纯依赖排水设施,这将是一大隐患。其二,大楼越来越多,小型河汊逐步消失,缺少微循环。其三,设计和施工者对城市缺乏深入了解,建议水务部门多实地巡查。

  (记者 曾德金 整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