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寻找未来的财富机遇

2011年06月20日 22:40 来源:《浙商》

  ——诺亚·2011财富峰会

  《浙商》记者 陈率

  6月18日下午,由诺亚(中国)财富管理中心与《浙商》杂志社联合主办的诺亚·2011财富峰会,作为分论坛之一,在2011民企投融资大会期间举行。

  《浙商》杂志副总编辑莫云在致辞中表示,诺亚(中国)财富管理中心CEO汪静波女士刚刚获得了011民企投融资大会上颁发的“2011中国民企年度创新人物”大奖,他们发展的第三方理财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使得人们看到了创新在企业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未来十年中国财富机遇究竟在何方?这是此次财富峰会希望带给大家的启示。汪静波以一位女士温和细腻的视角描述了她眼中可以增加财富的四个好习惯:首先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赚到钱之后安全反而成了第一位的事情,这是就可以少冒险了;要有智识力;要每天坚持独立思考。

  接下去的主题演讲内容开始深入不同的创造出大量“高净值人士”的财富领域,包括这两年迎来第一个收获期的创投行业,以及颇受大众关注而又在今天暂时接受调控的房地产市场——一热一冷,两番截然不同的天地,但却同样需要冷静的判断与果断的出手去把握时代大势下的财富机遇。

  创投代表新十年的大势

  昆吾九鼎投资总裁黄晓捷便坚信,观察中国创投市场的投资机会首先要知道天下大势,正如他所引用的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里的古典智慧:“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想要收获丰饶就必须“争时”,“时”就是大势。黄晓捷认为无论从以下三个方面看,中国经济都将继续在国家间的竞争里表现得非常强劲:需求——追求物质精神生活改善的原始动力与现实差距;供给——人均产出效率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条件——潜在的制度、政策、资源空间。

  “从2000年开始,中国将依次迎来三个大势:第一个十年的大势是城市化,在这个十年投资房地产的人几乎稳赚不亏;第二个十年的大势是证券化,预计到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量将远远超过现在人们能想象的程度;第三个十年的大势是产业整合,当第一代企业家退出舞台后,有可能出现‘第一代把企业当儿养,第二代把企业当猪卖’的情况,这时候就是产业整合的机遇。”而在这个十年大家需要抓住的财富机遇就是PE所推动的资金资本化、证券化。黄晓捷认为中国的PE正在爆炸式增长的前夕,未来也将如同欧美国家一样诞生伟大的PE公司、出现数千亿级的巨大金额并购案例,甚至能深刻地改变中国产业的竞争格局。

  房地产的机会在于商用物业

  那么已走过十多个年头的城市化大势如何看待呢,它是否已退出了财富历史舞台了?易城中国联合创始人柳费国认为未来十年,中国将从“被动城市化”走向“主动城市化”,在此过程中商用地产的黄金期可期。“研究各大地产商的公告,会发现万科、保利、招商、金地、万通等巨头都提出了未来三年商用地产的发展战略。趋势是从售卖型商用物业转变为持有型的商用物业。那么现在还愿意卖给你的商用物业、你所能买得到商用物业的都将是比较优质的资产。”柳费国说。

  细细分析商用地产的几大类型,柳费国给出了他的建议与预测。城市综合体在未来三年中的供应量将大幅度增加,现在城市综合体供应一线城市占据总量的60%,未来会大规模地向二三线城市进军。酒店式公寓,是当前形势下规避限价政策的一种手段,但由于这个市场在中国还没有形成服务标准化,因此良莠不齐,投资时要格外关注建设与服务的品牌,以防鱼目混珠。而综合式地产的回报率是高于酒店式公寓的,比普通住宅地产则更胜一筹,这是未来房地产的一大亮点。

  仍然坚定看好中国经济

  美银美林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被誉为最佳投资预测师,在他的名下曾有多次成功预测宏观经济走向的先例。在少数人唱衰中国经济的背景下,他是坚定的乐观派。

  尽管中国面临着诸多挑战:人口与劳动力已迎来“刘易斯拐点”;自2005年开始显著上涨的工资也成为通胀的一大佐证;经济双位数增长已经结束,迈入了单位数时代;未来结构性通胀将维持在4%左右,收入的上升也必然带来物价的上升,但陆挺仍然认为中国经济是能够软着陆的,甚至在中长期里看,GDP有望在2020年赶超美国。

  支撑他观点的论据有:“尽管东部发达地区与欧美差距不大,但从总体上看中国仍然是落后的,相对美国还是一个比贫穷的国家,制造业的平均成本也只有美国的1/10。在勤劳的人文精神与个体奋斗意识下,贫穷说明有竞争力,西部的差距比较大说明东部的制造可以梯级地转移到西部。接下来的产业转移不是国之间的转移,而是中国内部的转移,因此中国仍然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

  陆挺也对十多年前开始的备受争议的高校扩招给出了自己的见解——虽然这造成了廉价劳动力数量的下降,但却带来了劳动力总体的质量提高。“中国高等教育在过去十几年有一个突飞猛进的跃进,这将深刻地影响中国劳动力的结构。”而本土人才加上从“国外蕴藏着巨大的人才库”

  回流的人才,使如今不缺钱的中国能够补上技术与人才的短板,为下一步发展注入活力。

  而技术科研在中国有着天然的成本优势,陆挺举的是高铁的例子——中国高铁从引进德日技术到最终自主研发甚至走出去,说明了由巨量人口支撑起来的庞大市场,“过去大家只看到它作为消费的潜力,但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庞大市场带来的研发优势,因为它能有效地分摊研发成本,正如只有中国才有高铁技术应用的得天独厚的空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