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后ECFA时代两岸商会新角色

2011年06月21日 00:0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 俞凤琼

  “在未来5-10年海峡两岸的产业合作中,两岸商会组织任重道远、大有可为。应当认真分析两岸产业合作中的特色和企业需求,确定商会组织的功能定位和工作目标,为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繁荣贡献力量。”在12日举行的第三届海峡两岸商会经济论坛主旨演讲上,全国工商联联络部部长刘红路发出了这样的呼吁。

  记者了解到,本次论坛吸引了500多位来自两岸的工商社团负责人、企业家代表参加,并围绕“ECFA的实施对两岸商会和经济的影响”主题,深入探讨新形势下两岸商会交流和经贸往来的对策和措施以及后ECFA时代两岸商会所应扮演的新角色。

  助推ECFA的落实与后续协商

  “本届海峡论坛的主题之一是‘两岸商会经济论坛’,显示了商会在两岸经济合作的角色日益重要。尤其是在ECFA实施后,两岸经济合作形势出现新的重大变化,两岸商会的角色也要适应新的形势,做出新的调整,充分发挥其独特功能与角色。”长期从事台湾经济及两岸经贸关系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快人快语。

  在他看来,两岸商会组织是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桥梁,未来要进一步发挥两岸商会在推进ECFA、加强两岸经济合作与实现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中的重要角色。

  “首先一个就是两岸商会要携手助推ECFA的落实与后续协商。”王建民说,ECFA已正式启动与实施,两岸企业也积极争取享受ECFA的早期收获优惠措施,并争取新的协商,提供更方便与更优惠的商业往来与经济合作。但目前企业界尤其是大陆企业大多对ECFA的了解有限,还有许多企业未享受或还未完全享受ECFA提供的优惠与便利措施,两岸商会组织应更积极作为,从商会自己的角度或领域,为所属领域或行业的企业提供更多ECFA的相关资讯,创造更多的经济合作条件与机会。尤其是ECFA的后续协商困难很多,两岸商会要充分提供建言,助推两岸加快ECFA的后续协商进程。

  协助制订两岸产业与技术标准

  在工商联系统工作多年的刘红路告诉记者,海峡两岸的商会组织源自共同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理念,并在各自不同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形成了服务产业发展、服务企业成长和自身制度建设的不同特色,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为下一步的广泛交流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为提升两岸企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海峡两岸有关部门积极努力,两岸产业与技术标准的制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远不能满足两岸产业合作的要求。

  “两岸的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能否有新的提高及在未来国际竞争中能否处于有利地位,一个重要因素是对国际技术与产业标准的制订权与话语权。”王建民说,“两岸商会众多,互补性强,对不同领域与产业的发展与技术状态更了解,对制订共同产业与技术标准更有发言权,应通过合作积极提出本领域的两岸产业与技术标准,参与到两岸两会及有部门之中,共同制订可行的两岸产业与技术标准,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两岸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

  争取建立两岸商会联合会

  “两岸合,赢天下。”台湾工业总会秘书长蔡练生在演讲中呼吁说。

  蔡练生的心声得到了与会者的认同,他们表示,海峡两岸的商会组织交流与合作虽早已开展多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基本上仍停留在往来与交流方面,还没有广泛与常态化的互设机构与联系机制。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一方面,目前台商在大陆已建立了约100个台资企业协会,并成立了台资企业联合会,成为最重要的商会组织。另一方面,由于大陆企业进入台湾时间短,数量不多,规模有限,再加上台湾方面的政策限制,台湾岛内至今还没有大陆的商会组织。

  “两岸商会应该共同努力,建议台湾方面修改法律,为大陆商会在台设立机构或未来成立大陆企业商会组织创造条件。同时,目前海峡两岸还没有建立起由两岸企业或商会共同参与的运作平台,因此应共同努力,考虑建立两岸商会共同参与的共同商会组织,建立两岸商会联合会。”王建民说。

  此外,在王建民看来,两岸商会还应建立合作平台,积极扮演好两岸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角色。充分发挥商会组织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独特作用,维护两岸的和平发展、促进两岸的良性互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