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源头治理动真格 绿色崛起得支撑

2011年06月22日 08:18 来源:经济日报

  小清河蜿蜒流经济南、滨州、淄博3市后,进入东营境内。

  东营是一座新兴的现代石油城,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就在这里;东营又是一座年轻的城市,黄河与大海在这里相汇,小清河则无声地浸润着这片年轻而又不断长大的土地。这座年轻海滨城市,给自己谋划了一条“绿色崛起”之路。

  (一)

  “东营的小清河流域主要在南部地区,大部分在广饶县境内。正是因为有了小清河的滋润,那里土地肥沃、广袤富饶,广饶由此得名。”东营市环保局党组成员、调研员燕景广说。

  燕景广正是广饶人,老家就在离小清河不远的一个村子。小时候在小清河里打鱼摸虾,后担任广饶县分管工业的副县长多年,燕景广目睹了小清河由清变黑的全过程。戏剧性的是,几经职业辗转,燕景广最终做起了环保工作,再次与小清河打起了交道。

  “让小清河告别污染、重返清流,就是我这几年要做的工作之一。小清河在广饶县境内流长34公里,把广饶县的污水控制住了,小清河在东营市内就不会再被污染。”燕景广坦言,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特别是对广饶这样一个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山东省第5位的工业强县而言。然而,这又是一个必须要做出的选择!

  同样感同身受的,还有广饶县副县长李建民。他告诉记者,为了从源头上堵住污染,广饶每年都要拒绝三四十个项目的进入,特别是小清河南岸原则上不安排任何工业项目,坚决不要带污染的GDP。对此广饶人做到了“铁石心肠”。

  但是,历史欠账怎么还?这是摆在广饶乃至东营人面前更为严峻的课题。

  还是以广饶县为例。过去5年,这里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94家增加到256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由29家发展到155家。2010年,该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17亿元,是5年前的5.4倍。工业总量的迅速扩大,必然会带来排放的增加,会不会造成更大的污染?这是其一。

  其二,从工业结构来看,广饶是全球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国内20%的橡胶轮胎也产自这里,这里还是国家级盐化工特色产业基地和棉纺织基地。这些行业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造纸、纺织等行业的污染,长期以来一直为社会各界所诟病。

  “我们也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工业发展快是不是一定要以环境污染为代价?能不能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双赢的最佳契合点?”

  对问题的答案,李建民充满着自信,他的底气来自当地一家大型造纸企业——华泰集团的治污治水过程和结果。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闻纸生产企业,华泰拥有最先进的新闻纸生产线,这样的生产线全球只有三条,华泰独占其二。近10年来,华泰用自己的发展,改写了我国高档新闻纸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彻底改变了国外对中国造纸工业的看法,为中国纸业赢得了尊重。

  在华泰集团生产车间,副总经理赵树明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传统的生产线生产1吨成品纸用水量为110升,而华泰集团每吨纸的需水量仅为8升,只相当于普通造纸业用水量的十四分之一。

  “我们做过一个统计,最近10年,华泰造纸产量扩大了20多倍,销售收入增长了30多倍,总用水量却不足10年前的一半,吨纸综合能耗下降70%。”赵树明说。

  不仅如此,华泰集团还使用了先进的流化床深度废水处理系统,废水经处理后可在生产中循环使用。目前华泰所有排放水完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华泰每天用于废水处理费用达30多万元。

  “这么大的环保成本,一般企业肯定很难承受,华泰之所以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环保与市场‘逼’出来的。”李建民认为,在广饶众多工业企业中,华泰是最具说服力的一个,“作为污染最严重的造纸企业,华泰都可以做到零排放,其他企业为什么做不到?”

  “说到底,还是个认识的问题。当然,思想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自然也少不了阵痛,但效益是钱,环保是命,不能要钱不要命啊!”李建民坦言。

  (二)

  广饶县的探索,正是近年来东营市“调结构、转方式、坚持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前沿城市,东营是山东省唯一全部纳入“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城市。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赋予了东营重要的历史使命,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正因为此,东营市近年来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首要任务,以构筑生态产业体系为主攻方向,着力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

  “因为东营特殊的土壤条件,种下的树很不容易活。过去搞城市建设,一些老同志经常把我们拉到一边语重心长地说,这棵树不允许动,那棵树也不能动,那架势就像在看护自家孩子。”东营市环保局宣教中心主任蒋维翔对此深有感触。

  让蒋维翔感到自豪的是,如今的东营满眼是绿,曾经泛着盐渍的白花花盐碱地,早已被绿荫所覆盖。

  从2007年开始,东营市就启动了林网、水网、路网一体的“三网”绿化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投入35亿元,造林160万亩,真正实现水系风景化、路域林荫化、农田林网化,未来东营全市的林木拥有量将达到30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

  不仅如此,东营市还进一步加强了对河流、水系、重点区域及农村面源污染的整治,改造提升现有9座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一批城镇污水处理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与此同时,东营市大力建设生态湿地,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和节能低碳技术应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一个高效、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治理污染的全民环保行动,力争用3年时间,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以上,所有河流变清、排放达标。”燕景广告诉记者,实现这一目标虽有一定难度,但并非遥不可及,小清河就是佐证。

  对于环境污染,东营市不仅在“治”上动真格,还在“调”上做文章,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努力“调”出一个绿色东营、生态东营。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东营市最早成立的经济开发区之一。起初由于产业规划不清晰、发展滞后,这个省级开发区曾几乎被摘牌。近年来,该开发区通过调整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不断促进产业生态化,培育形成了电子信息、新能源、石油装备、环境友好型新材料等高端产业集群,实现了从综合类产业聚集区向高端、高效、生态产业聚集区的转变。去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为东营“绿色崛起”提供了有力支撑。

  “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推进黄蓝经济区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在哪里?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水的文明,没有了干净的水,生态文明从何谈起?”

  在小清河畔的广饶县杜瞳村,陪同记者采访的蒋维翔停下脚步,望着静静流过的河水动情地说:“我们生活在小清河下游,治不好我们受害,治好了我们受益,期盼小清河一直清下去!”

  上图 小清河东营段支流织女河西水磨桥断面。 闫 静摄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经济日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