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致富先做水文章

2011年06月23日 07:48 来源:经济日报

  矮拉山不矮,它海拔4200多米,在平均海拔3800米的西藏江达县域,这样的山至少有数百座;朵曲河不宽,它最宽处仅10米,在江达县90多个村,共有140多条这样的河流。

  “现在,整个江达县50%以上用的是水电,其余基本是太阳能供电。全县对水能、水资源的利用正逐步走向完善。”江达县岗托镇党委书记罗松尼玛说,2003年国家投资6000多万元,在317国道200多公里处开工建设江达县独曲河水电站,2004年底即完工发电,如今已成为全县电能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日喀则市亚东县康布乡,村民边巴罗杰同样享受到了水电的好处。几年前,康布水电站的建成让100多户村民告别酥油灯,走上致富路。

  有了水电,人畜、庄稼还要用干净水、及时水,怎么办?罗松尼玛首先想到的就是组建施工队。2004年他动员18个村的1000多名农牧民成立了岗托镇金沙江农牧民施工队,参加317国道翻修等工作,一年内就帮助农牧民人均增收4000多元。

  尝到甜头的农牧民决心跟着罗松尼玛把水利改造工程干到底。2003年开始,岗托镇组织施工队投入600多万元,在15个村建成了安全饮水工程,让村民喝到了放心的自来水。2006年开始,国家投入180万元,利用施工队在12个村修建灌溉水渠,当年就使青稞、小麦等作物增产50%以上。目前,97%的灌溉水渠工程已经完工。

  “已经修好1600米了,剩下这300米再过十几天就能修好。有了电能,我们跑长途运输也不怕黑了。”正带着施工队修建生河村灌溉水渠的岗托村村委会副主任永红说,1996年开始实施灌溉水渠和居民饮用自来水工程至今,全村110户村民全部喝上了自来水。

  能源建设的突破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加速,首先得益的是江达县的物流运输业。“从我们村到四川省德格县只有24公里,附近的玉龙铜矿常常需要运输力量,为我们发展物流运输业提供了良机,以往受电能限制,路上开不了汽车,现在有了电方便多了。”永红说,江达县至成都1000多公里路程,跑一趟长途的纯收入可达1万多元,全村买大货车的有13户人家,年均纯收入超过10万元。现在有20户村民家都买了私家车,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手机、电视。村民们觉得,这一切都要感谢党和政府建成了水电站。

  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网络处处长刘葆介绍,经过60年建设,目前,全区已拥有冲巴、莽错、江雄等各型水库74座,水塘738座,库容12亿立方米,库塘容积是和平解放前的近百倍。此外,全区还拥有满拉、墨达等万亩以上灌溉区27处,有效灌溉面积达280万亩,旱涝保收灌溉面积达168万亩,建成具有灌溉条件的饲草饲料基地5.9万亩,全区总供水能力达到21亿立方米,粮食主产区基本实现旱能浇、涝能排。与此同时,西藏以水电为主,包括地热、风能、太阳能等多种模式的新型能源体系全面建成。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