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7日 00:0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全哲洙
■非公有制经济在新的起点上进行新的实践创新,实现科学发展,将面临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更加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
■加强党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领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集中体现在“两个健康”上。
■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非公有制经济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
同志们: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来,我们党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国各族人民,通过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通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通过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群众长期团结奋斗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党员只有50多人,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重、四分五裂的旧中国。今天,拥有8000多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正引领着一个日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上奋勇前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得出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结论。
今天,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召开座谈会,纪念建党90周年。刚才,12位同志在发言中,回顾了中国共产党90年走过的光辉历程,结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和企业自身成长经历,畅谈了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表达了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大家都谈得很深情、很深刻,听了很受教育和启发。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
作为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始终与改革开放进程紧密相连。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在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指引下取得的。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鼓励和支持劳动者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适当发展。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私营经济“也是公有制经济必要和有益的补充”。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提出“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存在和发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并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007年,党的十七大重申要把“两个毫不动摇”作为长期坚持的方针,提出“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历史性变化。1978年,全国只有城镇个体工商户14万人,没有私营企业。至1992年,全国已有私营企业14万户,投资者30万人,注册资金221亿元,从业人员232万人;个体工商户1543万户,注册资金601亿元,从业人员2468万人。到2010年底,全国共有私营企业846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0%,投资者1794万人,注册资金19.2万亿元,从业人员9417万人;个体工商户3453万户,注册资金1.3万亿元,从业人员7008万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解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为保持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
包括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内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不断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鼓励探索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探索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明确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支持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针和发展战略,要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引导科学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政策的不断完善,是党认识和运用社会主义发展客观规律日趋成熟的标志,是党在实践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不断创新的典范。党领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正是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破除把计划和市场当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非公有制经济才有了存在和发展的理论依据;正是作出了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明确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出资人等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非公有制经济才有了成长和发展的社会环境;正是直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不断丰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想理论,从承认个体经济的存在、允许私营经济的发展,到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才有了壮大和提升的政策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和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不断创新,就没有我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确保“两个健康”的根本所在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坚持党的领导是确保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根本所在。非公有制经济在新的起点上进行新的实践创新,实现科学发展,将面临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更加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工商联工作的科学总结,对发挥工商联职能作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重大举措。加强党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领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集中体现在“两个健康”上。
(一)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不断扩大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论断,对新的社会阶层的社会地位作出科学界定,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建设者论断基础上,中央16号文件进一步强调,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新的社会阶层健康成长,不断扩大我们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是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这就从我们党掌握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角度,进一步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地位,对建设者理论作出了新的丰富和发展,也对当前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资本所有者和先富群体,要成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就必须从巩固我们党执政地位的需要出发,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真正做到与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一要自觉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的重大成果,也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能够形成并迅速发展的生命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只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一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坚信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做到真拥护、真实践,才能打牢在党的领导下和各阶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要深刻理解基本经济制度。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两个毫不动摇”方针,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我们要深刻理解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弄明白为什么中国不能搞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充分认识只有坚持并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才能做到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各展所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国民共进”、“国强民富”。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是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未来发展指明的一个重要方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这方面要增强前瞻性、战略性和敏锐性,适时主动调整和改善企业产权结构,积极探索发展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互相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产权制度由封闭、单一向开放、多元转变。三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中央16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深远的意义。当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是要坚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办好企业基础上,以扶贫开发、项目投资、吸纳就业、公益捐赠等为主要形式,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光彩事业、感恩行动和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央16号文件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治理结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科学发展。这就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非公有制企业要围绕“十二五”规划所确立的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加快实现数量向质量、制造向创造、贴牌向品牌、分散向集群、粗放向集约、污染向绿色等一系列转变,探索走出一条科学发展道路。一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结构调整越自觉、越主动、越及时,发展质量就越高,发展后劲就越足,发展活力就越大。要下工夫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积极探索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积极开发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力争在处于产业链高端的产品领域拥有更多份额,拓宽企业利润空间。要抓住我国推动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契机,把企业发展空间向具有劳动力优势和资源优势的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转移拓展。要着力改变家族式管理,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努力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规范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二要把自主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进战略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在锐意创新中推进转变,在加快转变中实现科学发展。努力做到熟知战略知识、掌握战略信息、善于战略咨询,做到知变、应变、善变,根据发展环境变化及时创新发展战略,引领企业率先转型、成功升级。大中型企业要以全局眼光和整体意识,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以产业链为基础,以自身“龙头”作用的发挥和小型微型企业的配套为依托,形成上下游和大中小微企业密切协作、共同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利益共享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以企业并购、技术合作、吸纳人才等举措,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更多自主知识产权。三要把节能减排、低碳发展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主动跟踪并投资低碳产业和产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集约、高效、无废、无害、无污染的绿色发展和清洁生产。制定清晰的阶段目标和可行的具体计划,把“低碳化”相关指标纳入各项计划和管理制度中,探求节能减排的发展模式。四要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保障。职工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不能把职工简单地看成企业发展的“成本”,更不能看成“包袱”。要把培训作为职工最大的福利,切实加强技能培训。要重视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建设,按照核心层、骨干层、流动层的不同分类,分层次地管理人才。企业对人才可以“不求所在,但求所用”。
(三)以促进“两个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在中央16号文件以前,中共中央曾四次专门就工商联工作下发文件。特别是1991年,中央批转的中央统战部《关于工商联若干问题的请示》,提出要把工商联会员发展和工作开展的重心转移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提出工商联是党领导的以统战性为主、兼有经济性和民间性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赋予工商联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职责。中央16号文件开宗明义提出,“工商联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就决定了工商联在促进“两个健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工商联要以促进“两个健康”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必须坚持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有机统一。“三性”有机统一,是工商联的基本特征。我们要把“三性”看作一个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工商联全部工作中都做到牢牢把握统战性,充分发挥经济性,切实体现民间性,充分发挥“三性”统一的特有优势和综合作用。二是必须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我们要全面、准确地贯彻这一方针,立足增进团结和促进发展,一手抓服务支持,一手抓引导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既促进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又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自身素质。三是必须坚持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工商联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要深刻理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工商联的首要任务和第一作用,对于促进“两个健康”的生命线意义。要适应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富裕群体的特点和具有较强思想独立性、观念差异性、行为自主性的实际,在加强外部引导教育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多、更好地开展自我教育。四是必须坚持发挥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工商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不是政党,也不是“准政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工商联党组要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把好工商联工作的正确方向;加强对工商联会员代表大会、执委会、常委会工作的指导,使工商联工作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按照中央要求,参与指导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今年开始的工商联换届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文件精神贯彻落实的重要契机。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的《中央统战部关于工商联(民间商会)2012年换届工作的意见》,首次明确了换届工作要以选好配强工商联主席和党组书记为重点,分别明确提出了工商联主席、党组书记和其他专职领导班子成员的具体人选条件;同时,也首次对工商联领导班子和领导机构中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人选条件作出了具体规定,强调把政治表现放在首位,同时考察企业发展状况,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健康”。工商联党组要在党委领导下,配合统战、组织等部门共同做好换届工作,为工商联更好地履行促进“两个健康”职责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才能确保实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非公有制经济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要把企业党建工作作为重要生产要素,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的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真正推进党建工作,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经过多年实践,特别是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规模以下企业仍然普遍存在“党组织组建难、发挥作用难”的问题,必须结合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一)围绕扩大“两个覆盖”,抓住“三个关键”。党的基层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实质是我们党执政资源和执政能力的覆盖。不断扩大“两个覆盖”,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充分发挥各类商会、个私协会的作用,把地方基层商会通过加强服务统筹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党建工作,作为破解规模以下企业党建工作难题的重要突破口。要始终抓住党建指导员、企业党组织书记和企业主要出资人这三个关键,有效推进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党建指导员选派工作力度,帮助企业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经常性活动,在加强企业党建工作、推动创先争优活动顺利开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二是进一步选好配强企业党组织书记,注重把党性强、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做职工群众工作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中的党员选拔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重点围绕如何当好党支部书记、怎样开展活动和党员如何发挥作用等加强党组织书记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党务工作水平和推动企业发展能力。三是充分调动企业主要出资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认识创先争优活动目的与企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主动支持所在企业建立党组织并为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提供必要条件。要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发展工作,注重发展承认党章、具备党员条件、企业科学发展的优秀出资人入党。针对非公有制企业中流动党员、农民工党员较多的实际,不断探索流动党员过双重组织生活的方式方法。
(二)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十二五”规划为非公有制企业创先争优活动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和方向。要进一步拓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不断把创先争优活动推向深入。中小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多、活力最强而又面临困难最多、服务需求最迫切的企业群体,是转变经济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发展面临世界经济增长和外部需求放缓、各种形式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国内生产要素价格剧增、融资难题更加凸显、资源环境刚性约束持续强化等严峻挑战,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在融资难等老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同时,又遇到了生产经营成本急剧升高等新挑战,发展面临诸多严重困难。对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转型升级就是一次自我革命,是一条充满风险和坎坷的道路,也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但这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之路、必由之路。要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继续开展设岗定责、公开承诺、志愿服务、上评下议等活动,更紧密地结合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激发党组织和党员的内在动力,使党组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发挥好引导服务作用,党员立足岗位发挥好生产骨干作用,带动企业全员创先争优。要不断加大各类典型的宣传工作力度,让不同类型企业党组织找到各自学习榜样,切实提高分类指导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深入总结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企业发挥党组织党员作用、助推企业发展的鲜活经验,将其中具有共性的经验上升到长效机制层面。
(三)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构建和谐健康、互利共赢的劳动关系,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非公有制企业的责任,更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职责所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处理好党组织、企业主要出资人、职工三方面的关系,通过发挥党组织作用,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承担管理和服务职工的社会责任,加强人文关怀,实行人性化管理,实现企业和职工群众的共同发展。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执行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努力保障职工工资待遇随企业效益增长而不断改善;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和生产条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认真听取职工诉求,采纳职工的正确意见和建议;建立困难职工帮扶制度,开展经常性的互助互济活动,真正在促进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发挥协同作用。
(四)围绕构建共同价值理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积淀形成的、由企业主要出资人倡导、职工群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是企业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体现。要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相互融合,通过党建工作带动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扩大党建工作成果。当前,尤其要注重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从注重形式向注重内容转变,从缺乏个性向突出特色转变,从“老板文化”向全员参与转变,在创造更多物质财富的同时创造更多有益于社会进步的精神财富。非公有制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用党所倡导的先进文化带动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特别是引导企业出资人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引导教育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
同志们,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峥嵘岁月,展望未来,党还将带领我们揭开更加辉煌的篇章,非公有制经济也必将在这个篇章里写下更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非公有制经济作用重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使命光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有更大作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更大作为,在提升自身素质上有更大作为,以实际行动为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全哲洙在2011年6月24日的讲话)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