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8日 06:52 来源:中国经济网
相关新闻:
世经年中回顾与展望(一):世界经济面临五大风险
世经年中回顾与展望(二):三顽疾致美阶段性疲软
世经年中回顾与展望(三):日本经济或呈"V"型复苏
世经年中回顾与展望(四):欧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世经年中回顾与展望(五):印度腾飞在即 卢比抢手
世经年中回顾与展望(六):俄亮点频现 年内或入世
世经年中回顾与展望(七):中国油气通道初具规模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WTO)4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出口贸易额实现了14.5%的历史最高增幅,预计2011年增速将有所放缓,回落至6.5%的水平,但仍将超过1990~2008年间6%的平均增长率。
世贸组织的经济学家认为,尽管2010年全球出口贸易额增长迅速,已基本恢复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但这一较高增速并不会持续太久,近期在多个地区发生的重要事件将会加大各国出口贸易的不确定性。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原油和食品价格飙升,亚洲国家利率上升,日本“3·11”地震对全球贸易的影响,都在威胁世界经济。自今年5月以来,全球股市已经蒸发超过3.3万亿美元。而随着减赤过程的持续,退出财政刺激方案和信心削弱,全球经济增长或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有所放缓。
此外,世贸组织在报告最后指出,多哈回合谈判目前遭遇困难,如果不能继续推进多边贸易的谈判进程,将给国际贸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日本-中国-欧美”三角贸易结构难改
日本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大降3.7%,为连续第二个季度萎缩。大地震的冲击波轻而易举地将刚从金融危机中缓慢复苏的日本经济又拖入了衰退的窘境。分析人士认为,在夏季电荒考验结束之前,日本的生产能力仍将面临极大挑战。日本出口最坏的时刻或许已经到来。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对外贸易收支出现巨额贸易赤字,主要是受大地震的影响。财务省负责人说,从品目来看,半导体等电子零件、汽车以及有色金属等商品出口的萎缩导致出口总额下滑。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进口骤增。日本内阁发布的月度经济报告用词也是一片惨淡。报告称,受大地震、海啸和核危机影响,日本经济疲软无力,供应链完全恢复尚需时间,电力供应紧张以及消费者和企业信心恶化也给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日本是中国仅次于美国、欧盟的贸易伙伴,日本地震后中日贸易伤痕显现。中日贸易规模已经由于地震的影响在缩减。
中国社科院5月31日发布的《日本经济蓝皮书》表示,中日贸易早已远远超出中日两国的范围。中国从日本进口技术含量较高的零部件,在中国完成组装后,再销往美国、欧洲等最终消费地区。这种“日本—中国—欧美”三角形的贸易结构,虽不合理,但短期内难以改变。中日贸易已与世界贸易、世界经济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在内需扩大困难的情况下,外需一直是日本经济复苏的最主要动力之一。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对象国。自2002年以来,中国对日贸易一直处于逆差。蓝皮书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直接拉动了日本经济复苏,日本经济对中国的依存度越来越大。
美欧必将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始终没有完全被西方高收入发达国家所承认。1979年8月,欧盟对中国糖精钠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没有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从此拉开了西方发达国家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序幕。
一些国家为遏制中国快速发展,针对中国出口产品滥用“非市场经济”条款,特别是少数发展中国家紧随欧盟、美国,对中国进行大量反倾销立案和调查。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遭受非市场经济地位的不公平待遇,部分出口产品增长态势受到遏制,部分出口市场大幅度萎缩,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几年反倾销造成的中国出口损失超过150亿美元,中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受到影响。
根据世贸组织的统计资料,中国一直是世界遭受反倾销立案和实施反倾销措施案件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与中国没有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密不可分。欧盟、美国、印度等以此为借口针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很多变相的歧视性措施,进行贸易保护。比如对所谓“倾销”的裁定,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可以以第三国的成本数据为依据,裁定中国出口产品“低于成本倾销”,使中国在中美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中国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等一直努力争取世界各国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以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据人民日报报道,不少世界知名专家认为欧盟、美国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是必然的,也是指日可待的。
多哈回合谈判或于年内达成折衷方案
世贸组织的多哈回合谈判已经进行了十年但仍未获成功。153个成员国5月31日在日内瓦达成一致,将于12月召开的贸易部长会议上,针对最不发达国家的一揽子帮助计划具有最迫切和最可行的优先权;同时,其他一些当前正在讨论的问题则有第二优先权。这表明,为了达成协议,在经过10年的谈判和僵持后,世贸组织153个成员终于将最初的多哈回合谈判“打折”,暂时剔除最具争议的问题。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指出,多哈回合谈判只是遭到了拖延,并不会失败。
相关人士表示,谈判最终结果可能是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的一揽子措施,包括共同的海关标准以及取消针对最穷国家出口产品的关税和配额;而削减工业品的关税、限制农业补贴、开放服务贸易和加强知识产权法规等争议问题将被搁置。美国《华尔街日报》称,预计美国将需要在棉花补贴等关键领域作出让步。
根据中国商务部此前发布的消息,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美出席2011年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议时指出,对于多哈谈判,中方希望维护现有成果,优先考虑解决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重点关注。
北京WTO事务中心副主任钟青认为,多边贸易体系是经济领域里惟一有争端解决机制安排的体系,提升了贸易的可预见性。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多边贸易体系应该是全球各国应该维护的主要的贸易体系,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是多边贸易体系的补充。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周世俭则称,金融危机以来,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要从体制上解决这个问题,还要依靠多边贸易谈判。如果多哈回合谈判能达成一致,工业品、农业品的价格都会下降,不仅有利于自由贸易,还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
展望:2015中国成全球最大贸易国 亚洲是大赢家
美国花旗集团6月23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将在2015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 报道称,全球货物和服务业的贸易量将从2010年为37万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149万亿美元,2050年为371万亿美元。当2015年到来时,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而在2010年还未进入全球10大贸易国行列的印度将在2050年顶替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国。今日之超级大国美国将屈居第三,欧洲则沦为小角色。
撰写这份报告的伊伯拉希姆·拉贝里和威廉·布依特预计,亚洲占全球贸易的份额将从2010年的24%增至2030年的42%,2050年进一步上升至46%。《经济时报》评论说,这份报告表明,亚洲地区将成为世界贸易的大赢家。
特别声明: 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经济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经济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独家专稿”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