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甘肃庆阳实现绿色转型:变"地面运煤"为"空中输电"

2011年06月28日 19: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甘肃庆阳实现绿色转型:变"地面运煤"为"空中输电"

  绿色发展中的能源化工基地夜景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8日讯 (记者 李文媛) 建党90华诞,甘肃庆阳一座传统能源绿色发展新城正在革命老区兴起,以和谐创新、跨越发展谱写献礼新篇。

  支撑发展的四大领域

  这是一个围绕“红、黄、绿、黑”展现科学发展的城市,和世界所有城市一样,绿色发展也是庆阳的重大挑战。无论看到哪里,这里的每一片地,每一丛林都充满时代精神气息,都会令人想到它的过去和未来。“革命老区的精神与传递”代表红,“岐黄、农耕以及民俗地域文化”代表黄,“绿色农产品和生态旅游资源”代表绿,还有大地赠送给庆阳的礼物“石石油、煤碳和天然气”代表黑,在这里,到处都有令人欣慰的声音和景象。

  “红”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原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歌曲《绣金匾》、《军民大生产》……诞生地,红色资源和文化,在这里孕育传承,铺开历史长卷。

  “黄”原有的土地上,周先祖“教农稼穑”,岐黄著《黄帝内经》,曾经是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曾在20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它使植物繁茂使自然回归。从黄土地上生发出来的庆阳民俗文化,有多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绿”横跨陕甘两省的原始次生林是陇东大地的“天然水库”和“绿色屏障”。作为生命的气息和大自然的无形力量,绿色产品和资源促进了地方经济多样化的更大发展。

  “黑”作为转化的力量和能源,来自脚下丰富的石油、煤炭、天然气资源,具备了建设千万吨级大油田、亿吨级大煤田和千万千瓦装机容量煤电基地的资源条件。它鼓舞人们的创造、研究和开发,使这片热土在技术、经济和环境方面可持续发展。

  四个领域互利和谐展示了庆阳老区的特点,也展现了创新的潜能,这些元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经济多层次、多样化发展。它们的运动和转化,让人们感受到这片大地的延续和变迁。这些与生命周期连在一起的元素,让人们学会顺应生命运动,探索新的机会和方向,向着经济上高效、社会上公平、生态上持久方向推进。

  挑战和创新

  

  这座265万人口,2.7万平方公里的西部小城,距离绿色经济有多远?专家表示,没有什么比人们具有创造可持续未来的能力更重要的了。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区经济已走在全球绿色发展的进程中。

  这是一个正在完善的可持续发展整体战略,近年来庆阳市委、市政府表现出了向绿色经济转型的创新精神,他们创建的众多项目都获得了国家肯定:例如“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陕甘宁革命老区生态能源经济协调发展试验区”等,相继得到国家领导高度重视,目前庆阳经济总量跃居全省前列。

  万吨炼化工程就属于这种创新做法,它是创造性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大型项目之一。它要变“地面运煤”为“空中输电”,让“煤、电、化、材”一体化综合开发,使低碳技术和设想真正变成生产力。它要把庆阳境内所产原油就地加工转化,将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创建成一座露天的清洁循环、绿色低碳能源研究实验园。

  曾经的问题主要是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这是整个世界都遇到的问题,如果这一问题解决好,对全球都有示范作用。当下面对交通、水资源、以及设施滞后等问题,是被瓶颈约束还是突破困境应对挑战?

  这个城市变化的速度是惊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质量是当地政府优先关注的重点,市委、市政府注重对整体问题的可持续解决方案、充分发挥体系建设的综合优势协调发展。

  例如“雨洪集蓄、生态保塬”使高原现湖城,用于企业生产和农田灌溉,破解“瓶颈”制约。“蓄、引、提、调、改”并举,满足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水资源配置体系,提高支撑保障。打造“绿色生态基地”、建成“万亩生态防护林”、“有井就有林、有煤就有绿”、“上下游全产业链生命周期的科学开发,循环高效利用”……诸多创新成果的产出和转化,展现在庆阳这座可供公众享用的大型环保公园中。

  对庆阳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石油资源开发,党中央、国务院和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明确要求把陇东建成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重要的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基地,形成拉动甘肃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

  老区致富在绿色转型中

  

  “一定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开发资源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让群众生活得到改善”,“要搭建一座资源开发与群众致富之间的‘桥’”是温家宝总理对庆阳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期望。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庆阳视察工作时也曾做出重要指示。

  穿越时空和历史的辉煌,庆阳加强了它可持续发展愿景的实施,以全面、综合、协调的决策实践科学发展,实践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当好党在当地的形象代表,成果正日益彰显。

  从当年革命根据地选择在这里创建,到如今又创新选择绿色发展,革命老区的举措给面对类似问题的其它城市和地区提供了一个实现绿色经济务实的解决方案,并启发各地对绿色发展和科学对策的新思想。

  首先,进行更睿智的决择 绿色经济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需要更健全的、和谐而统一的公共政策体系,保证各项工作平稳进行。当地决策者不断重新审视其发展原则,转型中统筹协调,将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循环经济理念整合到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生产、消费、投资、外贸等发展方式的全要素转型进程中,求得在制约下复杂系统的最优运转,以切实科学和理性向绿色经济迈进。

  其次,综合集成推进现代化管理 “科学、技术和应用多层次一体化,多领域综合集成”的管理实践,带来崭新的探索发现。他们通过建立多方利益相关者充分参与机制、政策协调和管理机制,协调多种利益主体,建设公平、公正的创新平台,统一发展理念。专家分析,这对于使各个利益主体充分实现各自的创新价值,具有发挥整体创新的能力。

  例如,庆阳是长庆油田主产区,近年来地企双方开展了“和谐模范油区”创建活动,着力构建新型地企关系。象当年支援红军一样,地方举全市之力支持油田建设,同时确保群众在资源开发中的利益和环境保护。

  当地政府协调国土、环保、林业、水务、交通、水保等部门,全面推行审批程序从简、速度从快、收费从低的“一站式”服务。对土地征借、环境评价、林地占用、水资源利用、道路修建、水土保持等事项进行集中踏勘联合审批,一次性办妥。创造了“速度快、效率高、服务佳、环境优”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服务环境。并不断完善法制体系,依照法规加强油区环境综合治理。同时,全力支持油田企业推进千万吨级原油产能建设规划,超低渗透油田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此间,油田企业也积极履行央企的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责任,实施油区安全饮水工程和百万亩碳汇林基地建设,帮助石油开发区群众修路架桥、改造住宅、新建学校、发展种养殖特色产业,并将油田钻前服务和部分基础设施剥离出来,由地方群众实施工程建设,促进油区群众稳定增收,走出一条工农和谐、地企和谐、生态和谐的发展新路,成为全国能源资源地区和谐发展的典范。

  再次,传统能源的绿色转型。他们的选择建立在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上,运用国际一流标准设备和最先进的技术,实施“引强入庆”战略,弯道超车对老区进行高水平开发与建设,以工业强市、以产业富民。

  庆阳传统资源向绿色转型的重点是深度开发利用石油、煤炭、天然气资源,提高就地转化能力,减少原油外输和原煤外运的数量。为此,他们丰富能源组合,进行能源的更新使用,资源开采与延长产业链条同步规划,倾力打造“原油开采——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原煤生产——煤电化——煤化工——煤制材”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上下游产品齐全和产业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地企同构“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从自然的绿色向经济的绿色,向城市的绿色发展全面迈进。

  绿色经济是缓解贫困和矛盾的核心,在这片革命先驱者伟大实践的土地上,市委市政府班子心里装着群众,践行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为老区人民谋福祉,“油区安全饮水工程”、“百万亩“碳汇林”基地建设”、“修复和改善老油区生态环境”、“十大惠民富民工程”等,他们每年坚持实施一批民生项目,为群众办成一批实事,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在经济高速增长背后,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当地群众用三个词“创造、发展、可持续”形容革命老区人的命运,各级领导在当地发展进步史中留下奉献。

  “为我们的人民现在和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家园”他们说。我们都将受益于共同解决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借鉴最佳做法。

  (责任编辑:张冲)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