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2011年07月01日 08:28 来源:经济日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作为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54年来,平均每分钟经过70辆汽车、每5分钟通过一列火车,经受了洪水和大风的洗礼,巍然矗立在大江之上。

  在武汉修建一座跨江大桥是国人百年以来的梦想,但限于当时的国力,一直未能实施。1950年初,中央人民政府指示铁道部着手筹备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并成立大桥测量钻探队,开始大桥的筹建工作。参与武汉长江大桥设计施工的桥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方秦汉回忆,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召集了当时最优秀的专家,调动了当时全国最先进的设备。

  方秦汉说,当年建武汉长江大桥,图的就是“百年大计”。自1950年着手筹备,到1955年9月1日正式开工,武汉长江大桥的筹建工作就开展了5年。从大桥的桥址线到桥式、净空、建桥材料,甚至是桥头堡的设计等,都经过了反复的论证和试验。

  从大桥正式确定建设开始,全国人民就以无比的热情关注和支援大桥建设。“那是一个火热的年代,武汉市民更踊跃争先,参加义务劳动,男女老少齐出动,不少人家撬起了房前屋后的石板,捐给大桥铺路。”参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工人王淳回忆。

  通过反复的论证、实验和创新,武汉长江大桥设计有足够安全储备。

  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原计划4年零1个月完工,实际仅用2年零1个月。当天,一列从北京开往凭祥的火车首次历史性跨越长江。一桥飞架长江,我国南北大动脉由此打通。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使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实现了连接(两线也因此而改称为京广线),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成为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大桥通车前,一列铁路货车车厢经轮渡过江,需往返多次,最快也需5个多小时。大桥通车后,仅通车的头5年,通过的运输量就达8000多万吨,缩短火车运输时间约2400万车小时,节约的货运费超过了整个工程造价。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桥的通过量不断增加,直接、间接的经济效益更难以计数。

  这座万里长江第一桥的修建更为以后长江各处修建大桥积累了成功经验,培养造就了大批建桥骨干。此后,我国在1968年建成南京长江大桥。再后来,九江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一座座大桥,从跨河、跨江到跨海逐级飞跃,我国目前已建成的梁桥、拱桥、斜拉桥的最大跨径均居世界同类桥梁前列。

  当年建桥的武汉大桥工程局已发展成为今天的中铁大桥局公司,建设者们的足迹早已走出武汉,走向全国,跨出国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