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1日 23:39 来源:华夏时报
■程凯
BIS,国际清算银行的简称,尽管它不是掌管全球货币政策的,也不是美联储那样意义上印刷全球通货——美元的机构,但是有媒体在报道BIS的新闻时,还是会把它当做有影响力的“各国央行的央行”。
今天要讲“这家各国央行的央行”的事情,完全是因为它提出了一个激进的概念“全球经济增长必须放缓”。所谓激进,只是个人观点,因为在国内倡导中国的经济增长应该放缓的一直大有人在,其中,还不乏一些前央行的人士。
BIS的观点很明确,提倡在全球范围收紧货币和财政政策,原因很简单,担心通货膨胀,“各国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在迅速地威胁到价格的稳定性。”按照BIS的说法,“合理通胀率下经济高速扩张的空间极小甚至没有。”
要么要增长,要么要通胀,这是一个“二选一”的题目。
这个题目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新意,宏观经济学在进入新古典主义当家做主的时代后,这一直就是一个答案明确的双选题:只有在一个所谓合理的通胀率下的增长才是自然增长,超过这个合理的通胀率之后的增长都是不自然的、不合理的,都是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堆出来的。
要么是钱堆出来的,要么是债堆出来的。BIS也一样是这样想的,所以,BIS的行长杰米·卡如纳才会这样表示:危机前不可持续的增长所导致的各种不平衡,“如今必须得到修正,因为这个原因,经济增长必然是缓慢的。各国政策决定者不应阻碍这种不可避免的调整。”
BIS的话你信不信?增长放缓是必须的,政策从紧因此也是必须的?
有两个疑问值得拿出来和BIS以及BIS的支持者们探讨。第一,为了通胀可以牺牲增长吗?第二,为了通胀必须牺牲增长吗?
第一个问题就有很多人不会认同。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会说,增长意味着就业,而衰退意味着失业,失业是比物价上涨更加令人讨厌的东西。一些央行经济学家总是能找到一个所谓的合理的通胀率,在这个水平下,物价才不会加速上涨。这样一个合理的通胀率存不存在,值得怀疑,假如真的存在,每一个国家是不是一样,值得怀疑。如果能在保证增长的同时,包容一个略微高一些的物价增长速度,可能是一个次优的选择。
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争议小得多。不像大多数人认为增长和通胀是绝对的矛盾体,在“物价上涨仅仅是货币问题”这样一个绝对化的判断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表示了自己的怀疑。我们能够看到的真实情况是,资本市场上,期货的价格会强有力地影响现货价格,而期货价格不一定是真实需求的反应,期货市场上“非理性繁荣”更强势,价格仅仅会因为上涨而上涨,而完全不理会基本面上的需求问题。
对于第二个问题,BIS在其报告中指出,不断上涨的食品、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凸显了世界各国央行开始提高利率的必要性,加息速度或许应该比当初减息的速度还要快。这实在是有点耸人听闻了,为了物价要加快加息,比金融危机期间加息的速度还要快,全球的通胀形势真的到了积重难返的时候了吗?不一定。
我们看看玉米吧。玉米价格很容易带动其它主要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而且玉米还是一种主要的饲料。玉米的涨势可持续吗,还是已经到了头部?就在玉米价格几周前差点摸到历史最高点之后,美国农业部上周四宣布,在爱荷华、明尼苏达、内布拉斯加等农业大州,今年玉米种植面积大得出人意料。于是,玉米期货价格马上就遭遇到了15年来最急剧的下滑。
我们再看看油价吧。原油期货价格已经从110多美元一桶的价格急剧掉了下来,目前只有90美元出头的水平。而国际能源署(IEA)释放的多达6000万桶战略原油储备的举措,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球供应短缺,对于原油期货价格的下跌,也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有趣的是,欧佩克还有人指责IEA把释放应急原油储备作为一种“武器”,扰乱了市场。市场如果真的这么好扰乱,我们还是希望IEA多多扰乱的好。
如此详细的说明玉米和原油的事情,因为这两种期货产品还是有真实效用的,对于实际经济作用不大但也被炒得一塌糊涂的黄金来说,它的光辉岁月更是被人质疑“到了头了”。这些期货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至少可以表明,造成通胀的因素很多,解决通胀的办法也很多,不一定就是BIS所说的,为了物价一定就得紧缩,一定要牺牲经济增长的速度。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前面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不是一定要为了一个制定下来的通胀目标而牺牲经济增长的势头?这个问题的答案几乎已经有了。
英国当地时间6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表示,中国整体价格水平处于可控范围内,并预计将稳步回落。“对于中国能否控制住通胀并保持快速发展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6月26日,温家宝总理又在伦敦表示,今年维持通胀在4%以下有一定困难,但应可以控制在5%以下。这实际上意味着,今年全年CPI增长4%的控制目标可能将上调到5%。
小小的1%其实并不小,是为了增长而让出的一大步。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