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4日 04:31 来源:新京报
■ 财经七日谈
伟大的社会观察家莎士比亚当年借笔下人物哈姆雷特提出了个不朽命题———“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倘若莎士比亚生于当今社会,这个命题恐怕就会改为“To believe or not to believe,that’s a question”———现如今,信,还是不信,才真是个问题啊。
前几天,业内知名的证券公司中信证券就搞出了个大乌龙。旗下分析师撰写的一篇研究报告说“涪陵榨菜今年推出600克装的沉香榨菜,零售价为2200元”。顿时“天价榨菜”的消息炸开了锅,逼得上市公司涪陵榨菜自己不得不出来澄清:该款产品系公司2007年初推出的礼品榨菜,产量小,对公司业绩起不了多大作用。这时投资者们才知道自己“信错了分析师”,原来是分析师没有实地调查而“误读”了时间,进而误导市场。
若说上面这个分析师犯错是由于粗心大意还可原谅,那么那些明知“企业涉嫌造假”还帮着“中国概念股”赴美上市的中介公司和相关机构,就实在是“市场难容”了。
6月30日,因涉嫌财务欺诈,在美上市的中国生物(CHBT)宣布从纳斯达克退市。3月来在纳斯达克退市的中概股已达7家。那些赔光了钱的投资者不禁仰天长叹:“为什么造假企业能成功在美上市?那些背后推手究竟是谁?!”这时,那些一条龙服务的中介、咨询、投行、会计所、律师事务所、财务顾问、公关公司,谁也跑不掉。这些原本应该守住各自底线的环节,如今却成了一条分工明确、利益共享的造假产业链。投资者在市场上还能信谁?
投资者“持股四顾心茫然”的时候,消费者也无所适从。
几周前,“商务部发言人说中国中高档商品进口关税要下调”的时候,消费者是真高兴。就因为税高,许多国外的“普通商品”在国内买竟然就是“奢侈品”了。
可是后来,财政部相关人士称没听说过该税要下调。6月30日,财政部干脆在官网上刊载了一篇题为《不应取消或降低奢侈品进口消费税》的文章,文章援引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的观点称,对进口奢侈品征消费税,也就是对富人征税,有利于社会公平,奢侈品进口消费税不但不能取消,还应进一步加强。事实上,商务部在不久前也曾经在其官网上发布过与财政部意见相左的文章,文章也是援引专家的观点,称由于境内外差价过高造成了大量消费的外移,应该调降商品进口环节税。
这下明眼人都该看出来了吧:“信专家说法”是假,财政部、商务部“暗战”是真啊!
比消费者内心更迷惘的,一定是全国所有纳税者了。
6月30日,在公众提高个税免征额的呼声之下,个税起征点再提高500元至3500元。
据说,调整后,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
引申一些官员和专家的说法,个税起征点调高后,6000万人失去了“提高纳税意识”的机会。
信,还是不信,你自己判断。
□吴小的(北京 媒体人)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