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名校掐尖斯文扫地

2011年07月04日 05:23 来源:深圳商报

  在复旦大学招办发声明称有人假冒复旦老师骗学生改志愿,并宣布李鬼很可能来自上海某理工类高校,随后复旦教授冯玮在转发该微博(http://weibo.com)时直接称是上海交通大学所为之后,上海交通大学招办网站也发出一份声明,称有关“考生受骗修改志愿”的部分言论和报道影射了学校,对学校声誉造成极大损害,将对一切捏造事实、诋毁学校的行为,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山东商报》7月3日报道)

  一所高校假冒另一所高校的招生老师,打电话给考生通知其所签预录协议取消,然后劝其改报自己的大学——这种骗子常用的下三滥手段,居然出现在高校招生掐尖战中,实属匪夷所思。复旦怒斥“其性质之恶劣,行为之严重,道德之败坏,无异于诈骗”;上海交大马上对影射行为表示谴责;最后,两所高校都“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作为公众,我们倒希望这件事能够真的闹上法庭,让真相水落石出的同时,也让高校掐尖战中那些歪门伎俩,有一次通过个案而集体大曝光的机会。

  说实在话,高校招生掐尖战之丑很有些出乎公众的预料,公众心中的高校整体形象也由此而一落千丈。尽管招生“挖墙脚”早已是公开秘密,但是没想到“大学之小”竟然可以如此不顾斯文,毫无道德约束,更遑论大学精神——高校招生掐尖战,无异于一堂生动的“开学第一课”,所教授给新生的主题内容就是:如何在未来的竞争中,为了私利而不择手段地无所不用其极。

  高校争抢优秀生源当然没有错,但至少不能将掐尖行为建立在误导考生、欺骗考生甚至胁迫考生的基础之上。很遗憾的是,当下的国内高校掐尖战大多采用的就是这种路子。某种程度上,现在的高校自主招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而就是掐尖。对于没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不公。事实上,现在的自主招生掐尖早已“分帮派”组团实施联合互掐了,考生根本不可能同时获得几所学校的预录协议。

  有高校招生老师抱怨,“预录协议约束了高校,却约束不了考生”,似乎非要用一纸预录协议强制考生只能报考签协议高校,才算公平。可是,如果讲“国际惯例”的话,考生“脚踏多只船”,同时收到几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难道不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由选择权利吗?高校要争夺优秀考生,不应该绞尽脑汁限制考生权利,强制断其后路,甚至不惜使用下三滥的欺骗手段,而应该是用过硬的教育质量和良好的教育服务,以及高额的奖学金、助学金等来吸引考生,让考生从自身角度出发综合各种因素自由做出选择。

  斯文扫地的高校掐尖战尽显大学之小。倘若以精英集中地自诩的大学尚且如此不避龌龊,对考生讲的那些动听许诺又怎么可能名副其实呢?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