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谁在忽悠我们的钱袋?

2011年07月05日 03:00 来源:现代快报

  分析师们的预测是猜谜还是算命,他们的研究到底可信度有多少?我们以2010年8月到2010年12月期间,券商发布的7773份研究报告为样本进行统计,股价观测区间则从2010年8月到2011年5月,其间大盘最低2610点,最高3186点。

  统计数据显示,7773份研报中2289份有明确的目标价,而这2289份研报中有近一半已经过了6个月的估计区间,但竟然有53%以上的股票在研报发布后的6个月内并没有登上分析师的目标价。在另一半研报中,分析师称预测区间为6-12月,或12个月内,但同样在研报发布半年后,53%的股票的区间最高价都未触及目标价,剩下还有半年时间待检验。

  《理财周报》

  5大不靠谱券商 要么激进要么保守

  记者研究了各券商去年8月至12月发布的预测期为6个月的关于上市公司的研报,把券商研究员预测的最高价和预测期实际最高价比较,用预测期最高价减去预测最高价,再除以预测最高价,得出其预测价与实际股价的偏离值,最终偏离值小于-15%的有172份,综合券商研究所的实际情况与数据结合,找出最不靠谱的大券商。

  招商证券

  激进强推无效果

  招商证券“强烈推荐”者无数,却似漫天撒网,大鱼难捞。好不容易发现个中航精机,却在大涨前态度审慎,不敢断定,结果白白浪费10个涨停板,反而在股价高企之后又给出“强推”评级,此后6个月里,中航精机股价跌幅达到28%之多。

  无独有偶,原以为能继续高歌猛进的岳阳林纸,在招商证券发布“强推”报告后也掉头向下,从11.8元跌到7.8元,直到4个月后才勉强与当初推荐时的价格持平。

  东方证券

  被机构客户看低

  去年11月12日,东方证券郑恺首次发布了岳阳林纸买入评级的研报,并作出6个月内18.30元的目标价格预测。之后一个月,郑恺又连发两篇研报,维持“买入”评级。但与昨日收盘价比,东方证券的研报目标价格高出一倍以上。尽管如此,郑恺仍在最近几个月里频繁发布岳阳林纸的买入评级研报,而且绝不改18.3元的目标价格。

  东方证券所钟情的浦发银行,早在去年3月份就设定目标价格为28.8元,后来又在半年报出来之后调整为25元,但这一目标在过去6个月里从未实现过,即使以最高价15.36元对比,也相差近40%。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他们对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预判之中。

  “这些价格都是他们给自己和一些散户看的,我们最多也就是参考一下他们的观点”,一位东方证券的机构客户表示出自己对研报的不屑。

  华创证券

  所长包揽大部分研报

  如果评选券商研究员中谁的署名文章最多,非华创证券研究员高利莫属。

  高利是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从他发布的报告来看,高利横跨机械、消费、电气设备、水务、TMT、化工、通信设备等十几个行业,仅6月份就曾发布署名研报22份,平均每个工作日研究一家公司发布一份研报。而华创证券其他研究员所发研报为数甚少,署名作者只有高利、郭艳红、廖万国、韩振国和区志航五位。

  海通证券

  过度保守错失好股

  与其他券商相对“浮夸”不同,海通证券有点过于保守:天润曲轴少估值98%,巨化股份少估值101%,晋亿实业少估值146%……

  韩振国去年还在海通证券时推荐的巨化股份,设定目标价格24.5元,结果巨化股份在今年4月冲上了50元,另一位研究员赵晨曦推荐的晋亿股份设定目标价格只有12元,结果后来涨到30元。记者还发现,除这三只股票外,海通证券研报中还存在大量目标价格大幅低于实际价格的情况。

  安信证券

  天音控股反向指标

  天音控股遇上安信证券可算是冤家路窄,去年9月之后,每次安信证券乐观发布“买入”报告后,天音控股的股价总是应声下跌。

  从去年8月30日,安信证券发布目标价格22.8元的“买入”评级报告到现在,天音控股已经从9月1日的最高价19.49元跌到最低的8.5元,跌幅50%以上。其间,安信证券11月2日发布三季报点评时,仍维持了22.8元的买入评级。

  其实早在2010年1月份,安信证券电子元器件行业分析师黄文戈便将天音控股的目标价格定在22.8元/股,虽然去年9月1日最高价格已经升至19元,但相对目标价格,仍然相差10%以上。

  十大误判分析师最大偏差62%

  统计2010年8月到12月的研报,对照相应区间6个月内的实际最高收盘价,整理出分析师预测股价与实际最高价之间的偏差程度。结合券商研究部门的实际情况,从偏差大于15%的172份研报中,找出最不可相信的十大分析师。

  招商证券:曾斌

  误判代表 御银股份

  偏离值-62.12%

  所有统计数据中,价差偏离最高的分析师是原招商证券的曾斌,为62.12%。曾斌在2010年8月29日御银股份的研报中,提出的目标价为52元,也是他全部19份研报中唯一关于御银股份的研报。记者致电招商证券,得知他很久之前已离职。

  东方证券:金麟

  误判代表 浦发银行

  偏离值-39.68%

  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去年8月底至11月底给出3份关于浦发银行的研报,提出目标价25元,建议买入。当时的股价在15元左右徘徊,其后半年内的最高收盘价也没超过15.36元。而金麟对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也分别高估32.41%、30.65%和16.67%。

  宏源证券:张延明

  误判代表 宝通带业

  偏离值-43.34%

  宏源证券的化工研究四人组,以张延明为首,从去年9月至今一共出了5份关于宝通带业的研报,其中三份提到具体目标价格。2010年10月13日的研报给出目标价格44元,维持买入评级。在此之前的两份研报,6个月内的估值也是44元,但紧接着研报时间的半年里,该股实际最高价只有24.93元。

  海通证券:潘洪文

  误判代表 吉林敖东

  偏离值-17.24%

  从2009年至去年底,单就中国太保,潘洪文发出的研报共有12份,其中11月1日给出目标价32.7元,与实际最高收盘价相差18.07%。

  招商证券:彭全刚

  误判代表 长江电力

  偏离值-21.91%

  彭全刚出具的粤电力A、长江电力、深圳能源、国电电力和京能热电5只股票的研报,都出现了16%~22%估值偏差。

  国信证券:邵子钦

  误判代表 中国平安

  偏离值-34.33%

  国信证券从事非银行金融业研究的分析师邵子钦、童成墩,去年10月底两人共同署名的研报中,关于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估价与实际最高收盘价偏离34.33%和21.46%。其2010年10月28日对中国平安的估价达102元,与最高收盘价66.98元相差35元。

  浙商证券:史海昇

  误判代表 东方日升

  偏离值-15.49%

  史海昇有两份研报出现估价与实价偏差值达-15%以下的情况,对方正电机和东方日升的估值分别为43和95元,偏离达24.3%和15.49%。

  申银万国:孙婷

  误判代表 中国太保

  偏离值-21.21%

  孙婷发布的研报覆盖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3大保险股,但其对中国太保的估值和评价似乎高于另外2只。去年11月16日和12月11日发布的研报中,孙婷均给出34元的目标价,并建议买入。

  招商证券:王小勇

  误判代表 金螳螂

  偏离值-25.80%

  原招商证券分析师王小勇,从事建筑工程行业研究,其在估价偏率15%榜单上出现5份研报,涉及金螳螂、中材国际和东华科技3只股票,偏差分别为25.8%、23.34%和26.02%。

  其在去年底10-12月的三份研报中,均认为金螳螂目标估值达100元,但其间金螳螂最高收盘价也只有74.2元,相差25.8元。目前王小勇在民生证券工作。

  东方证券:郑恺

  误判代表 岳阳林纸

  偏离值-26.05%

  郑恺从2010年11月15日到今年4月19日,共公开了6份关于岳阳林纸的研报,均给出18.3元的报价,并一直维持买入。其中前三份与此后6个月内的最高收盘价13.46元相差26.45%。目前虽然岳阳林纸离估价18.3元尚远,但郑恺在今年4月19日的研报中仍称,业绩符合预期,虽然其一季度增收不增利,但看好二季度表现。

  分析师失实背后

  有难言苦衷

  安邦保险投资部总经理姜昧军认为,中国的机构分析师们勤奋度毫不输于国外,他们大部分调研都很踏实细致。但要做出一份被市场认可的研究报告,国内分析师还面临着众多困境。他们除了要与众多同行竞争外,还得应付时有发生的上市公司不实披露,以及券商内部各部门的利益协调等难题。

  “有次去一家上市公司调研,公司方面告诉我们今年预期每股收益是6毛钱,但我们认为这个数字被高估了,最后根据自己的推算我们给了3毛6的预期收益。报告发出的第二天,上市公司就打电话过来质问,说为什么不按6毛来写。”北京地处金融街某券商研究员告诉记者。该研究员说的情况并不少见,研究员不愿给上市公司太差的评价就是因为怕把公司方面惹怒了,下次在进行调研时便不予配合。

  券商分析师除了要承受来自上市公司压力外,他们还面临上市公司披露的鱼龙混杂的信息。一旦遭遇公司对信息造假,最后得出的结论可能完全错误。刚过去不久的中国宝安“石墨烯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中很多存在注水的情况,分析师即便现场调研,也不能完全看出其中的猫腻。”上述券商研究员无奈地表示。

  除了上市公司提供的信息真实程度会影响上市研报准确性外,分析师出具研究报告有时还要受到自家投行部门以及相关基金公司制约。

  2009年IPO重启以来,上市公司数量剧增,但随之也带来很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为了粉饰上市公司基本面,不少券商研究部门对于自己投行保荐的项目尤为偏爱。

  “对于有些券商,这也是迫于无奈的。投行部门在壮大,贡献的利润也越来越多,公司可能从整个战略考虑,会考虑让投行部门的形象更好,所以研究部门在压力下不得已为保荐项目贴金。”广东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券商研究员告诉记者。

  此外基金公司分仓对于券商研究部门也会产生影响。曝出“瘦肉精事件”后,有券商在事件影响尚且未知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力挺双汇发展,不得不让人联想其和基金公司的利益关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现代快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