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国际板呼声渐行渐远

2011年07月06日 05:3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蒯辙元

  将香港股市与A股市场对比,香港股市显然处于成熟阶段,并且在积极吸引境外企业上市,为何却没有专门去建立一个国际板呢?反倒专为内地国企红筹股设立了一个国企板指数。

  这难道不值得在不成熟的A股市场一味追求扩容、规模、政绩的高官们深思吗?

  近日,随着股市出现筑底反弹迹象,关于推出国际板的呼声渐行渐远。笔者明确反对在中国股市圈钱的监管体制、市场机制未革除前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前推出国际板。前不久,笔者发表的《就企业圈钱问责证监会》,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阐明了,现今急于推出国际板也必然是外企上市的圈钱板,必然是国企、私企三高上市圈钱的重演。

  现在热捧国际板上市的专家学者,竭力反对国际板圈钱说,认为国际板不会成为圈钱板,其理由是:国际板不会接受国外不成熟的企业,而以大型成熟企业为主,因为控制住了低质量上市公司这一风险,因此,国际板成为圈钱板不太符合逻辑。这一看法是一厢情愿的。国际板以大型成熟企业为主,甚至以世界500强为主,诚然可以确保上市公司的质量,但未必能确保其不成为圈钱板。

  首先,现在推出国际板,并不因此而确保中国股市开市21年来企业上市圈钱的体制、机制得以清除。中国股市特有的企业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募资额,即三高上市圈钱机制、机会是任何有幸上市的企业都要充分利用的。难道在国际板上市的500强企业会自律或发慈悲放弃唾手可得的巨资不圈?因此,出现比世界500强之一中石油上市圈钱更为凶猛者也在所难免;而且如何监管和预防500强中可怜出现的违规或玩“庞氏骗局”圈钱陷阱,也是巨大的问题和挑战。更何况企业三高圈钱机制可以说是中国股市与生俱来的,是传统计划经济和初始市场经济混交的产物,

  其生性一时半会儿很难改变。仅此而言,就足以表明,中国的资本市场仍然处于不成熟的金融体系、不成熟的市场、不成熟的法制、不成熟的监管体制阶段。在这种条件下推出国际板无异于扼杀中国股市。

  然而,中国证监会的高官们却宣称“国际板推出的条件越来越成熟了”、“国际板越来越近了”。更有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现任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谈到,国际板必须具备的一些条件,包括基础条件、市场、会计、技术四个方面已经基本准备到位了。事实是,并非如屠光绍所言,这四个方面不是“已经基本准备到位”,而是基本缺位的问题。

  6月3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通知》提出:“由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等部门负责推进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研究建立国际板市场等相关事宜。”这清楚表明,国务院、发改委并未要求做推出国际板的准备工作,而仅仅是提出“研究建立国际板市场等相关事宜”。事隔3天后,屠光绍将提出“研究建立国际板市场等相关事宜”解读成要推出国际板,并高调宣称国际板必须具备的条件已经基本准备到位了。真令人不敢苟同。仅就国际板市场运行、监管制度及相关法规的建立,现在八字尚未有一撇,怎么能说成是“已经基本准备到位”了呢?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辜胜阻对此也明确强调:“国际板是多层资本市场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制度设计中的法律问题引起学界的深入讨论。国家最高立法机构要对此事予以高度重视并介入。”仅此可见,离推出国际板早着呢!

  再者,将香港股市与A股市场对比,香港股市显然处于成熟阶段,并且在积极吸引境外企业上市,为何却没有专门去建立一个国际板呢?反倒专为内地国企红筹股设立了一个国企板指数。这难道不值得在不成熟的A股市场一味追求扩容、规模、政绩的高官们深思吗?

  业内人士公开宣布国际板“越来越近了”,股市应声大跌,甚至跌跌不休,上海副市长屠光绍公开宣称国际板“已经基本准备到位了”,B股应声暴跌7.9%,A股也大跌1.71%。高官们高呼推出国际板对股市造成了严重冲击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就中国股市21年来的发展历史来看,恰恰是每一次市场扩容前后都严重影响股市大跌。2001年对国内投资者开放B股市场,在文件正式出台前,A股应声大跌,跌幅达10%。2004年5月正式推出中小板,A股从4月起就开始闻声下跌,一直跌跌不休,跌幅深达25%。2009年10月23日创业板开市,而股市则自8月就应其准备之声大跌,一直跌到9月底,从3400点的高位跌到2800点底部,跌幅高达17.7%。此次高调宣称快推出国际板了,股市又应声大跌、暴跌。的确,正如张后奇所言,中国股市21年了,却还是没有转变公司圈钱的定位。在如此严酷的条件下,再开国际板,股市当然无法承受其力所不及的重负,这无异于竭泽而渔;对追求政绩的高官而言,也无异于缘木求鱼。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教授强调:“国际板推出的真正时机是人民币自由兑换后国内外股价差不多的时候才比较适合推出,现在条件远远没有成熟。”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特约研究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中华工商时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