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企业家自办“追悼会”的现实意义

2011年07月08日 03:26 来源:新京报

 ■ 一家之言

 不仅民营企业家需要“告别过去”,垄断国企和某些监管部门也需要“告别过去”。

 “刘永好、马云、冯仑、茅永红、郑跃文、张征宇和我,在重庆集体研究决定:举办一个集体追悼会,每人给自己致悼词。结束过去,开始未来。每活一天就净赚24小时,珍惜每一天,充实每一天,快乐每一天。”7月5日上午,史玉柱发表的这则微博(http://weibo.com)迅速引发粉丝的热议。(据7月7日《今日早报》)

 7个企业家办集体追悼会,每人给自己致悼词,这在中国企业界还是第一次,搞得好或许能博人一笑,或许能引人深思,搞得不好,还有可能引来冯小刚导演打击剽窃———这可是电影《非诚勿扰2》的创意。

 尽管不少人认为几个企业家自办追悼会是一次集体炒作,但也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现实意义。

 首先,民营企业家成长史也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史,现在基本已经过了野蛮生长的阶段,民营企业需要脱胎换骨,而面对“十二五”规划带来的机遇,中国经济也需要脱胎换骨。

 其次,对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或许是一次鞭策。民营企业需要脱胎换骨。同时,处于政策保护中的国有垄断企业,同样需要反思自己出路,如果不结束垄断开始新生,恐怕就会成为日益退化的低级物种。

 不过,对于这几位民营企业家,咱们还是不看“广告”看“疗效”比较理性。毕竟,想结束过去不是那么容易,开始未来也不是想象得那么简单。

 不仅民营企业家需要“告别过去”,垄断国企和某些监管部门也需要“告别过去”。比如,垄断国企需要告别垄断、霸道,依靠自身竞争力参与全球化竞争,而不是只会凭借行政力量兼并重组来壮大国企。比如,监管部门要告别不作为或者乱作为,划清行政与市场之间的界限,让企业自由公平竞争。

 鉴于目前只有7个民营企业家办追悼会,也鉴于垄断国企缺乏自己给自己写悼词的勇气,我们不妨从各自角度观察中国企业、中国经济,为中国企业界致各种各样的悼词,既可谈共性问题,也可谈个体问题,以帮助中国企业集体脱胎换骨。

 比如,在致中国企业界的悼词中,可以就社会财富分配过多流向政府和企业进行深刻反思,结束过去劳动力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历史,并开出未来发展的药方。再如,可以就企业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不够积极,来反思中国的慈善环境;针对问题食品、暴利企业等问题来反思企业界的道德与法律约束。

 □张海英(北京 教师)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