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8日 05:40 来源:东南快报
□本报记者 陈颖旭 实习生 徐莹/文 见习记者 林良划/图
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是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生长环境。但福州永泰一名青年农民,通过5年不懈的努力,在永泰的山区中种出了一大片本该长在北方的苹果。
专家说,这实在罕见。福建从上世纪50年代便引入苹果种植,从没有这么成功过。
千棵树上结满拳头大的苹果
昨日,在永泰县大洋镇溪乾村,三四个山头的山坡上长了几千棵苹果树,其中近三分之一的树上挂满了拳头大小的苹果。这里就是果农汪孝光的苹果园。
汪孝光培育出的苹果个头适中,平均重量在150克左右,最大的苹果估计重量超过200克。其中相当一部分苹果都是青黄色,只有向阳的部分苹果有一面呈红色。
汪孝光从一棵果实累累的枝头摘下四个拳头大小的苹果说,长苹果的有1000棵树,这些苹果再过20多天就可以收成了,到时候个头会更大一些。
记者尝了一口,发现这些苹果水分不多,但比较脆,可能是没有熟透的缘故,苹果香味较淡,甜味与北方的苹果相比稍逊一筹,但总体口感不错。
而在这些苹果的背后,是汪孝光整整5年的钻研。
第一批只收了9个苹果
今年33岁的汪孝光曾经是一名失足青年,24岁刑满释放后,先后到江西、北京等地承包建筑工地。2006年,他在北京认识了一名专业种植苹果的朋友。
“他告诉我,有一种苹果或许可以在南方种植。”汪孝光说,他在大山里长大,开荒种树是强项,一想到能在南方的山坡上种植苹果,就特别的兴奋。
2007年年初,汪孝光辞掉工作回到永泰老家。他向村里承包了187亩荒山,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将荒山开垦成果园,第一批种下200棵苹果树,共十多个品种。
“2009年,第一次看到结出小果子,我眼泪都掉出来了。”汪孝光说。
遗憾的是,由于后期养护不当,落果严重,到了收获季节,满山的果树只剩下9个苹果。
“就是这9个苹果给了我信心。”汪孝光说,他总结发现,有几个品种的果树挂果率较高,而且长势良好,他咬咬牙,一口气又引进了2000多棵树苗。
拿1000棵果树做赌注
果园规模扩大了,汪孝光的积蓄也花得差不多了。为了省钱,他没有请过一名工人,除草、施肥、修枝都是自己一个人干,白天泡在果园,晚上翻看果树书籍,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去找镇农技站的站长咨询,时间久了,还和农技站的站长成了好朋友。
“2010年也是坎坷的一年。”汪孝光扶起一枝被果实压弯的枝条,感慨地说,2010年强霜冻和雷雨频繁,虽然3000多棵果树都保住了,但果树挂果非常不理想。
怎样才能提高挂果率呢?汪孝光和农技人员开始摸索。在对比了上千棵果树后,他们发现,有些果树营养过剩,有些果树养分不足。农技人员说,“如果采用环剥技术,再加上生物药剂,估计可改变这种状况,但环剥后,果树很有可能会枯死。”
“拿一千棵果树做实验!”几个不眠之夜后,汪孝光下了决心,将1000多棵果树的树干进行环剥去皮,再根据不同果树的情况,包扎不同的生物药剂。
正是通过这次冒险的实验,让汪孝光今年迎来了苹果的丰收。
汪孝光称,接下来他也会对剩余的2000多棵果树采用新技术,种出更多南方的苹果。
专家观点
第一次听说本土大面积苹果成熟
关键在山坡地理位置特殊
“本土种植苹果成功的案例,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福州市经济作物站的一名农技专家说,据他了解,福建地区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引入苹果种植技术,但都是单棵、小果的生长模式,而且口感较差,像这样大面积的苹果成熟有点不可思议。
该农技专家称,在南方种植苹果,假使冬季温度偏高,便不能满足苹果休眠期所需的低温,造成春季发芽不齐,结出的果小而酸,色泽差,不耐贮藏。
“他能种出这样的苹果,关键还是这个山坡地理位置特殊。”永泰县大洋镇农技站吴站长介绍说,最适宜苹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年平均气温9—14℃,夏季最高月均温不高于20℃,南方一般不具备这种条件,而汪孝光种植苹果的山坡,海拔高度约为700米,气温相对低一些,而且昼夜温差大成为他苹果成熟的重要因素之一。
“接下来我们会对他的苹果园进行适当扶持。”吴站长说,因为苹果属于温带作物,对环境要求相当高,在南方种植风险较大,他们还需要一两年时间观察,如果果园能稳定结果,才会考虑在周边大面积推广。
分享到: |